(一)福德出家人要有福报,但出家人不讲福报,而是要有福德。福德就是要有善法,摄制自身。佛门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就是福德。 《金刚经》里讲了一个观点,一切相都是空的、一切都是无住的,但是它后面又补了一点,就是在无住的情况下,还要修一切善法。一般人都以为空了就什么都不用干了,什么都没有了。但是空了之后,我们依然还要行一切善法,为什么呢?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靠什么得来的?靠福德庄严来的。佛的
僧相要有德为僧之道到底该怎么去做?依出家人德行来看,可以细分为八种。出家人为了僧格的养成,要从八个方面来培养自我:德、才、智,闻、思、修,证、化。当然,这些都是概念,每一个概念下面都有很多内涵,但总的分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依照僧人的内涵,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类:体,用。 体,就是自受用,是自利;用,就是他受用,是利他,二者即自利利他。僧人要具备自利利他的品格,这就是体和用的关系。 先要有体,才会有
出家人的道路该怎么走?怎么走好出家之路?怎么养成好的僧格?怎样具有良好的僧人素质、形象?只要身为出家人都会去思考、面对为僧之道,而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剃除须发之后,一直到生命结束,这个问题都一直存在。假如这一世不能解脱,下一世剃除须发再度出家,还是要继续面对这个问题。这是在求道的过程当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居士有没有这个问题呢?也存在这个问题,只不过身份不同而已,居家的人也得有道,也要求
僧在佛法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身份,是与佛、法并列的三宝之一。佛是圣人,天上天下唯佛独尊;法是清净解脱的方法,是众生的依靠;僧为什么能跟佛、法并列成为三宝之一?因为僧的目标是要成佛,所以跟佛有关联;僧的解脱成佛之道要靠法,法是僧的生命,出家人没有法就等于没有生命。 僧的外在是剃除须发,如果内在没有佛法,虽然也被叫做僧,那就只是外形的僧了,只是“名字僧”,不具备僧的内在特质。 僧一定要有宝,那就是法宝
何为僧?“僧”就是出家人,出家和合众。他有一个最基本的标志,就是: 舍欲出家,剃发染衣,谓之僧。 “欲”是指世俗的五欲六尘,“出家”是出离世俗的染污之家。从文字表达可以看到,出家人是要远离五欲六尘的,“舍欲”不光是跑到寺院来住着,如果对世俗的欲望没有放下,就跟这个“僧”的意义有背离了。身为出家人,首先要远离五欲六尘,要放下,要舍离。 所谓出家,当然这个“家”有多种概念,从世俗的家庭可以延伸到轮回之
为僧之道,是出家人学习、修道的核心所在。“学”的目的是为了“修”,“修”的目的是为了“证”,但如果光学习、光修道,最后一无所获,那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古人讲: 佛法兴衰,在僧行履。所谓僧重则法重,僧轻则法轻。 佛法的兴衰跟僧人的行履有密切的关联。佛法两千多年前由释迦佛兴起,从印度传到中国,现在过了两千多年了,中间一直都是靠僧人来传承。佛法有兴有衰,总体趋势来讲是在衰败。佛法有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
身为出家人是很不容易的。没有出过家的人很想出家,刚发心出家的人就发现出家很不容易。出家后,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了,从早到晚像车子一样不停地运转,长年累月天天如此,想请个假休息两天都不行。世间放假庙里不放假,节假日庙里还要更忙碌,因为要接待信众、要满足信众的需求。出家后就会发现佛门跟世间完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理念不同、目标不同,如果没有这种认知就没办法过出家人的生活。所以,身为出家人不容易,为僧不
“僧”跟世间“个人”的意义不一样,世间的“个人”就是一个个体,“僧”是和合众,是一个大众共居的团体。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为僧之道”。 一般出家众对“僧”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识,都以为“僧”就是一个出家人,是一个个人,是一个生命,剃了头出了家,穿了出家的僧服,可以继续保持个人的独立自由、保持个人的思想、保持以前的习惯,总之,个人的东西很难放下。 如果对僧众、僧的和合、大众团体缺少认知,个人就会跟团队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