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参学记
古德云:出家不参方,犹如菩萨未开光。世间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法宝寺也有一个传统:每年,师父都会带着僧团的法师们外出参学。今年的参学,分为两个地点,一是参访重庆的太平寺及附近的大足石刻、安岳石刻。另一个是参访眉山青神县德云寺。
本次参访的第一站:重庆太平寺。这里和法宝寺一样,也是学修净土法门的道场。寺院是近几年才兴建的,面积不大,在平坦的田野间,宛然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整个寺院静谧祥和,透露着净土行人的谦雅安和之风,令来者无不欢喜,有着宾至如归之感。其亲切如《往生论注》言:“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
大足石刻,本次参访的第二站:
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与敦煌、云冈、龙门等著名石窟齐名,构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它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尤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
多宝威威从地涌
二佛同证妙难穷
沉沦至今未曾遇
幸逢弥陀常相守
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兴盛于两宋,历时千载,依然辉煌壮丽。大足石刻艺术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有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植根于悠久的巴蜀文化,推陈出新,以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众多石刻瑰宝的游览中,值得一提的要数“大足石刻的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是石窟遗址类博物馆,它建成于2015年,属于国家一级博物馆。
安岳石刻,本次参访的第三站:
安岳石刻,石窟以佛教题材为主,兼有儒道及世俗生活等题材,最早记载开凿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是我国南方石窟艺术的代表。自隋唐起,四川省安岳县境内就已经开始有了规模宏大且技艺精湛的石窟石刻造像群,开凿史一直持续到宋、元、明、清甚至民国时期。
佛种不断
宝相庄严示人间
利安为务无间断
一历耳根为道种
万千尽出轮回圈
安岳石刻与大足石刻相邻,其石刻的分布很分散,有些公路交通可到,有些则在乡间小道、山野之地,参访起来,有些不便。所以顺着参访线路,只去了几个临近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圆觉洞。
本次参学由于时间只有3天,许多地方都只能匆匆一瞥。即便如此,所到之处,无一例外的不被石刻佛雕的精美壮观所惊艳,特别是看到这么多佛菩萨的雕像,更是倍感亲切。例如有堪称世界之最的宝顶山镇山之宝千手观世音菩萨,有毗卢洞紫竹观音像、华岩洞华严三圣像、圆觉洞一佛二观音、唐代左侧卧佛等,这些我们在日常学习、读诵的经典中时有听闻的佛菩萨,如今,如此生动、微妙地展现在眼前,真正令人倍感庆喜、激动。与此同时,站在巨大的雕像面前,看着这么多石刻被风化、破坏,不禁感叹:娑婆世界,犹如电光,逢难叵遇,无常迅速。如祖师所说“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我辈凡夫,唯有“寄想于极乐,誓生净土。”
释迦如来大慈悲,应现娑婆度有缘。
有缘遍满三千界,随机示悟断贪痴。
总劝厌此人天乐,无常八苦火烧人。
念佛诵经除罪障,诸佛遥加护念身。
昼夜六时强发愿,持心不散业还成。
业成见佛华台主,须臾变作紫金台。
从佛逍遥入宝国,毕竟永绝愁忧声。
众等回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