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佛如是讲,我们如是接受
佛所讲的一切都是“如是”的,所以看佛经,第一句话叫做“如是我闻”,其实佛早就知道,佛讲的东西,众生是无法理解的,佛就先就告诉众生要“如是我闻”——佛讲的东西,他是如是而讲,我们要如是听闻。如是听闻,就是要保持它的原样:我们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听到有极乐世界就有极乐世界,听到说念佛能往生,就相信念佛能往生。这里面没有犹豫,没有怀疑,不需要去研究。
“如是我闻”,就要放下我们的想法,“如是”来听闻念佛往生,没有怀疑。有人问为什么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为什么在西方?为什么那里是黄金为地?这些问题都不用想,没有为什么。佛在如是讲,我们就如是接受。
佛所讲的一切理论、历史、空间、人物,他如是来讲,我们如是来听闻,这才是学佛的态度。佛讲的本来无错误,但是我们研究来研究去,研究出一大堆错误的问题,还要不断地花精力去纠正。比如现在讲念佛往生,有的人信仰,但是有大量的人不信仰。不信仰的人实际上就是对佛怀疑,他不是在怀疑这个理论,是怀疑佛讲的真假。如果对佛都有怀疑,那就没有必要去学佛了。
佛教的历史,凡是佛讲的,无需考证、研究,唯有接受、信仰,如是地听闻,这就是我们面对佛教的一个根本态度。现代人所谓的研究,只是在文字、思想上去研究,佛讲的理论我们没法研究,只能学习、接受。不过世间做学问的人,他们可能会把信仰作为一种研究的方式。
总的来看佛陀的各类史观,就知道佛教史涉及的人事众多,涉及的因缘众多,涉及的时空广大,涉及的义理精深,不好说不好讲。所以真正要讲佛教史,没人敢来讲。我们讲佛教史,只能在里面取一点,取一个片段,比如印度佛教史,那就讲佛陀在印度的这个过程,佛教在印度发展的这个阶段,至于佛陀本身涉及的这些历史就很难讲。
这一点在《无量寿经》中有一句话可以说明:
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对于佛的境界,声闻和菩萨这二乘都没有办法了解,只有佛与佛才能真正明了。
所以,佛的历史也只有佛才知道。比如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就只有释迦佛知道。阿弥陀佛经过五劫的思维,又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这个历史我们普通人怎么去考察?怎么去研究?这就是佛的智慧,“唯佛独明了”。这说明净土义理之深,当然也说明佛陀的境界之深。 对于佛教所涉及的历史,我们常人只能坐井观天。就像青蛙一样在井里面看一看,看到一片天就已经不错了,就怕一点天都看不到,我们对佛教历史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 面对这样一个状况,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心态,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孔子的一句话,用到佛法上来是非常恰当的。学佛的人要有一个真实的态度,要真诚地面对自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学佛的人既然有很多不知道的,那怎么来学佛呢?那就以佛眼为眼,以佛见为见,以佛知为知,所谓“以佛知见为己知见”,这就是我们学佛人的态度,并不是以自己想到的、自己看到的为知见。 佛眼看到了虚空法界,我们借佛的眼睛,也可相信有虚空法界;佛知道因果轮回的道理、念佛往生的道理,那我们就把佛的知见作为自己的知见,就知道了。 要知道一件事情,难在要亲证,但是相信了、接受了,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不知道有极乐世界,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一句话相信了,就相信有极乐世界了。 佛就相当于是给我们记录历史的一个人物,他把整个宇宙法界发生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了,成为佛经。整个《大藏经》,佛讲的语言,都是一部历史书,当然这个历史就很大了,包含了所有的人、事、物、理。 这是我们学佛的一个态度,对佛教史的一个大致说明。大家有了这样的了解之后,就知道佛教史的重要性了。 来源 |《中国佛教史》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