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
寺院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理念跟世间不同,吃的、住的、用的、看的、听的,以及往来的人员等,跟世间都不同,世间的环境和佛门的环境完全是两个世界。
很多人没见过佛门的生活,不了解佛门,就凭自己的想象,认为出家人住在山上破烂的寺院里,点着一盏油灯,每天只是拿着念珠诵经、念佛、拜佛。还有人是通过电影了解佛门的,往往会根据电影描绘的寺院场景想象佛门的生活。看到那样的场景,有的人很向往,有的人很畏惧,觉得那样的生活很可怕,没有味道,也没有世间的繁华。还有一些人听到别人的描述,从中了解一些佛门的情况,很难直观、正面地了解佛教。
大家来到寺院,就能感受到佛门的生活。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待一两天,又缺乏佛法的理论基础,到底能不能真正感受到佛门的生活呢,也可能感受不到什么,只是觉得佛门跟世间不同,连吃饭都很有仪式感。不久前就有一位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带了几个朋友来寺院吃了一餐便饭,吃完就很感叹,他在世间生活了几十年,第一次吃饭这么有仪式感,以前都没有参与过。
寺院的生活方式跟世间确实不同,但我们要了解的是它的内涵。如果单纯只看表面,寺院里很清净,大家都吃素,吃饭的时候规规矩矩的,还不能讲话,这样就会让人觉得很枯燥,一点儿都不自由,好东西也不能随便吃,还不能剩饭,盛多了必须吃完,吃完饭还要自己洗碗。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些形式,就会觉得寺院的生活很枯燥、很清贫,也没有什么意义,现代社会也不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观察寺院生活的外在去了解它的内在,了解之后再看这种生活方式,就知道它的意义所在了。
佛门的生活虽然比较特殊,但大家回到世间、回到家庭、回到工作岗位,要懂得怎么用佛法引导自己、改变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的人学佛十年、二十年,但是发现自己并没有改变多少,虽然看了不少佛教书籍、去过很多寺院、认识很多师父,也会讲佛教的理论,甚至比出家人还会讲,但还是发现佛法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佛法的理论很高,我们能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却很少;我们口中讲的都是佛法,但是面对现实环境和世俗生活的时候,佛法跟生活很难融为一体。
佛教有句话叫“打成一片”,意思就是佛法要跟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没有两样——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
有的人学佛之后,佛法是佛法,生活是生活。在寺院里觉得有佛法的味道、清净的味道,回到家里就没有了;在佛门觉得佛法很好,佛门的生活方式不错,回到家里就觉得还是现实生活好;有的人学佛多年,了解很多佛法的理论,但是在生活中却用不上,跟现实脱节了;或者觉得佛法的要求太高,自己很难做到;还有的人知道归依之后不能吃肉就宁可不归依了,因为觉得佛法跟他的生活是矛盾、冲突的;还有的人担心归依之后就要放下世间、家庭、工作,就要出家了,所以对归依感到害怕、恐惧。 一般人往往会把佛法和现实分成两个层面,佛法是佛法,生活是生活,很难把佛法和生活融为一体,因此学佛多年还是很茫然,很难厘清佛法和生活的关系。 现在有一个词叫“佛系”,比如“佛系青年”,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拿着念珠,背着挎包,抱着“躺平”的生活理念,不想干活儿,也不想积极面对世间的问题。这是不是学佛的状态呢?显然不是,但有很多人会被这种世俗观念误导,觉得佛法就是这样的。如果佛法是这样的,大家对佛法就不会有好印象,认为佛法跟世间是背离的,佛法不能正确引导世间,也不能利益世间,这样,大家对佛法的认知就会陷入误区。 有很多人认为佛门对社会、国家好像没有贡献,出家人只是天天拿着念珠念“阿弥陀佛”,吃饭要靠别人供养,好像寄生在世间,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表面。我们想了解佛法,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佛法之后,才知道佛法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现代人有很多烦恼、困惑、不如意的事,虽然想改变,但是不知从何入手,虽然有时候也会想到佛法,知道佛法很高深,佛法就是智慧,佛要普度众生,但还是不能真正了解佛法。因此,我们学佛就要把佛法学深、学通,让佛法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 世间人读书,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需要十六年,大学毕业就已经二十几岁了,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在世间立足,安家立业,就要花十六年时间。有的人大学毕业之后反而成了废人,无法适应社会;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跳楼自杀,就是所学的东西不足以让自己在世间生存。 想用佛法指导自己的生活,比在世间读书、找工作还难。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比读书、找工作容易,因为在世间读书需要记忆、背诵、考试、拿文凭,而佛门不需要考试。有人担心:“我归依了,入了佛门,佛菩萨是不是天天盯着我?我今天归依了,如果回去吃肉,佛菩萨盯着我,多不好意思啊。”这就是觉得生活跟佛法的距离很遥远。 其实,人在困惑、烦恼、迷茫的时候,没有佛法就没有出路。有的人很迷茫,烦恼比较重,这样的人不是少数,而是非常多,无论是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小孩儿稍微好一些。而佛法的价值就在于:只要人们有烦恼,就需要佛法,因为佛法是最有智慧的。 世间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佛教等很多宗教,佛教是最有智慧的宗教。这不是自己赞叹自己,稍微了解各个宗教的理论,就知道佛法的智慧最高深、最圆满、最究竟、最丰富。其他宗教的经典只有一两本,像基督教就只有一部《圣经》,但佛教的经典浩如烟海,很少有人能把全部佛经都读完,而且无论是哪一部经典,都能让我们学一辈子。 大家知道,《心经》只有260个字,但这260个字就足够我们学一辈子了,花几十年时间都很难读懂,即使下辈子继续学习,生生世世都读,也读不懂。什么时候能读懂呢?成佛之后就能读懂了。所以,能否读懂佛经跟我们读了多少书、在世间拿了多少文凭、有多少阅历无关。 佛法的智慧不同于普通智慧,稍微接触过佛教的人就知道,佛教的智慧太深广了,无法用世间的语言来形容。当然,世间人有时候会把佛教看成某种学问,比如世间搞哲学研究的人就经常说佛教是哲学。 我们想用佛法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首先就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从根本来讲,佛教是智慧和慈悲融合的一种宗教形态。这种智慧不是单一的智慧,这种智慧当中有慈悲,还有各种神通、能力等。 在世间,有的人也有智慧,但是没有能力,他能讲很多理论,但是不会做事,做事能力甚至不如普通人;还有的人有智慧,但是没有慈悲,很自私,贪欲很重。也就是说,世间人的智慧、能力、慈悲是分开的,不能成为一个整体,而佛教的智慧是一种综合体。 我们想要认识佛法的智慧,用佛法的智慧指导生活,首先就要了解佛法的智慧。有人说:“师父,您给我算一卦,看看我什么时候发财。”这是不是佛法的智慧?根本不是。出家人不是给人算命的,算命也不是佛法的智慧。 来源 | 佛门智慧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