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学佛与学史
学佛与学历史的关系,这个话题很少讲;如果不学历史,一般都不会讲这个话题,学佛的人也很少关注这个话题。我大概拟了几个方面来说明学佛与学史的关联。
历史是世间学问当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在佛门中,历史并没有成为一个专门的主题。在世间学科当中,有专门研究历史的学科,乃至专业的人员队伍和相关的研究机构;在大学里也有历史系,有很多专家去做专门的研究;历史书籍也因此浩如烟海。中国有《二十四史》,每一个朝代都有历史记载,这也说明中国人对历史是比较注重的。
反观佛教,也有悠久的历史,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已经接近三千年了)。佛教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它跨越了种族、文化。佛教产生于印度,然后流传到中国,再流传到其他亚洲国家,现在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并将继续它漫长的发展和演变,所以佛教的历史是从两千五百多年前,一直到(按佛陀的说法)末法一万年之后在人间中断,这个历史非常漫长。但是在佛教内部,几乎没有专门研究历史的机构和专业的人才队伍,这就说明佛教有一个弱项——对历史不重视、不关注,这是佛教的一个遗憾。现代人要适当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去关注一下。如果有人发心,也可以去做一些佛教历史方面的研究、了解,因为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在佛门中,学佛的人大多数偏重教理研究,建立信仰,然后出离生死,成就佛道,这是学佛的目的。因为偏重于理论,所以对历史就不太注重。
很多学佛的人一讲历史,基本上都是外行,甚至有时候讲到重要的人物,都是一问三不知。这其实是学佛人的一个偏识,就是有些偏差,对历史不了解,包括对我们自己关注的重要历史人物,像一些祖师大德,很多人还是不了解。
甚至对佛陀的历史,对佛陀一生的经历,很多人只知道大概,还是不了解、不清楚。有很多人经常会问,“你见过佛吗?”这说明很多人不了解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或者说他们不了解佛陀一生的经历,无法对佛有真实的信仰。
当然,学佛的人都比较注重理论上的研究,要出离生死,成就佛道,最终以此自利利他,这是学佛人一个大概趋向,佛教人士普遍都是如此的。那么历史是否就与此没有直接的关系了?“好像历史知不知道无所谓吧,只要我了生死、成佛就可以了”,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观点。
大家都有必要了解、学习历史。学习历史肯定有正面的作用,这是学佛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只要学佛,就必然会面对佛教史。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史,有很多人、事就是死的,就是空的。比如我们讲善导和尚,如果对善导和尚的整个历史背景一无所知,那善导和尚在我们心目当中,也就是一个名词而已,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善导和尚一生的经历是怎么回事。就像我们讲某某人一样,如果没有接触、了解这个人,也就仅仅知道他的名字而已。我们对他的思想、人格、人生经历完全不知,对他的信仰能有多深呢?我们就无法建立真实的信仰。
所以,借学习《中国佛教史》的机会,来谈一谈学佛与学史的关系,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在此只能简单地说明一下;同时对蒋维乔的这本《中国佛教史》简单做一个介绍,重点是把学佛与学史这个关系梳理一下。
这个讲义大概分了八个章节。前面两个章节,重点从世间学问历史的角度,来说明一下中国历史观念的一些演变以及跟现代的关系,了解一下历史在文化当中的分量和重要性,这样你才知道历史有何重要价值。
后面有五章是关于佛教史的内容,相对比较多,重点是讲佛教史的。比如佛教史的理念、概况、分类,然后是学习佛教史的必要性,以及学习佛教史的方法,等等。这是我们这个讲题里面的重点。
最后补充了一章,就是关于《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简单说明。既然是简单说明,当然就没有对它的内容做详细的导读,这个内容大家自己去看,看了之后就知道大概方向了,只是对作者的资料补充一点,让大家了解这个作者的背景。另外就它的内容的一个大概思路,做一个简单说明,还有我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一些不足的地方,让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大的方向。(未完待续)
来源 | 《中国佛教史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