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遗旨》学习内容:

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

印光大师劝导他(指周法利童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如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我们现代人之所以不如古人就在于此,在年幼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一旦走向社会就无法收拾,后来有些人想改,已经很困难了。

所以现在人的习性毛病难以改变,是因为从小到大养成几十年,等他知道了,反省了,要改变的时候,才发现我执坚固,要改变一个观念、一个行为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他自然会长大成人,很多恶习在小的时候就避免掉了。

读书2.jpg

老了难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去读书学习,已经很困难了,“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像老年出家,年岁大的人就体会得到,要学东西很困难,记忆不好,看了后句忘了前句,看到下段忘了上段,开卷了然,闭卷茫然。我们有些师父要去受戒,背早晚功课就很考人,一卷《阿弥陀经》,很多人很长时间都背不下来。传统寺院要背楞严咒、十小咒,有些人几年都背不下来。 

老了记性越来越差,年纪越大的人付出得多,而收效非常少。所以学佛其实也要趁早,趁年轻。有很多人说等我退休了,等我没事了,我再来念佛,我再来学佛。等你退休了,没事了,精力也没了,体力也没有了,记忆力也没有了,那怎么来学佛呢?

下面就提到了对个人的一些要求:

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这是我们做人的第一要素,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好人。我们世间人现在已经不在乎这一点,但至少学佛的人,这是我们第一要素。人在世间立足的基础,就是要做一个好人,这就是信,无信不立。

习气3.jpg

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在佛门就特别强调这一点,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因果的人,那么一举一动就会克制自我,不会任情任意。

世间人可以放任自我,就是因为没有因果观念,所以因果是维持世道人心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这道防线没了,世界就会大乱了。

那么我们个人、相信因果的人,就要想到所有的事情,于我、于亲、于人,是否有利益?做事之前先想到这件事,对自己、对亲人、对其他人有没有利益,这是古人存心厚道的地方。我们现在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对自己有利,对家人有利,对别人有没有利就不考虑了。

习气4.jpg

“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这是我们在世间做事的一个标准、方向。念佛人当一心用在求生净土念佛之上,但是我们的行为还是跟这件事挂钩的,不是说念佛之后就没有人事问题了。那念佛之外,起心动念,居心做事,怎么去面对这些问题呢?这个就要涉及到好坏了。

“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这是“三好”。“所作所为要有利于人物”,“人物”,人是自己,物是他,其他所有的众生,物就是对事情。对人对事有利,无害于自他,对自他没有伤害,这个是我们学佛法的人应该有的基本观念,尤其出家人,凡起心动念、言语行为,首先想到对自己、对他人、对佛法、对众生都要有利。

习气5.jpg

如果只想到对自己有利,那在佛门行不通,会伤害到别人;对大家都有利,那就会畅通无阻。所以在佛门做事为什么有障碍,有难度?就是跟我们的起心动念,跟我们做事有关联。你做事是不是真正对自己对大众都有利?用什么方式去做?如果不如此,就没有好报可得了。

“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如果像貌丑陋,明镜一照,那里面肯定也是丑陋的;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坏的,那你的果报也一定是坏的。这个就是因果。当然这里没有讲到净土,因为是针对小孩子,对他教育主要就是第一个要做好人,第二个是相信因果。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年少开始具备这两个要素,长大成人,他就一定是君子、正人。

                                                                                                                      释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