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灵岩遗旨》学习内容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一段开示在佛门里面流传得很广,几乎很多寺院,包括很多书籍,都会把这一段摘录出来。这段文字通行性比较大,文字不长,但是把我们平常做人的一些基本要求都包含了。自己修学,这一段话可以作为座右铭,时时提醒、观照自我。前面有很多讲得很好的地方,也可以摘录出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哪些需要对治、需要提醒的,把重要的法句都提炼出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这一段文字是佛教界公认的、都在推行的。“无论在家在庵”,在家就是居士,在庵就是出家人。有人把它改成了“无论在家出家,必须敬上和下”,“敬上和下”是态度,对上要尊重、恭敬;“和”,对下面的人要和气,一团和气。这是我们处世为人之道,上下关系,我们在中间怎么相处,这还是一个身份定位的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素位而行”,你的“位”,上面还有人,下面也有人,如果我们在中间,对上的态度,对下的态度,自己要有个分寸。位和道是有关联的,我们居于哪个位置就有相应的道。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这有点菩萨道的精神,要求比较高。印光大师实际上是通途、净土都会讲,大家看后面,弘一大师对印光大师的评价,这样我们来学习文钞,就会发现弘一大师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师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步武资福,宏扬净土,密护诸宗。”
“密护诸宗”,印光大师怎么在密护?其实所有宗派的理论,他都会涉及到,都会讲,而且都会从正面的角度来劝化人。比如他对显荫讲,你得要去真修实证,他并不破斥人家,说你赶快来学净土呀!我们弘扬净土法门时可能说,“哎,你那个不能了生死,在那里白忙活,要念佛往生。”印光大师不会这样讲,他要根据这个人的根机、因缘,劝他真修实证。对于其他宗派的教理、教义,印光大师也会讲,包括对净土法门的人,他也会多少提到。他这种行持就叫密护诸宗,秘密地来护持诸宗。
明昌佛法,宏扬净土,密护诸宗,印光大师主导方向是净土,但是对其他宗派,他是在护持。这个护持不是说人为上去护持,而是在法义上,彰显诸宗的法义,引导其他修学的人。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明”是正面的在倡导佛法,暗中就挽救世道人心。所以他经常会讲到儒家、道家的一些为人处世的理念,从世间法敦伦尽分,从仁、义、礼、智、信这些方面来潜挽世风。他能被尊称为祖师,可能与众不同就在于此,既把人引导到往生净土这条道路上来了,也能够利益现实世间之人;既宏扬了净土,也密护了诸宗。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这是菩萨道的要求。“代人之劳,成人之美”,这是世间的一个美德。“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就是个人修学了。要常观自己的过失,不谈人间是非问题,这是佛门当中很普遍的问题。很多人静坐不思己过,闲谈尽是是非,走到哪里都听到是非。我们走遍天下,可能在家人讲是非,出家人也讲是非。走到哪儿都有人讲,哪里道场好,哪个师父好,哪个师父不好,哪里花的钱多,哪里花的钱少,讲的都是名利是非之事,没有说哪里修行好的,哪里可以参学的,这是我们修行人要注意的地方。静坐就是一个人独思、静坐,闲静的时候,要思自己的过失。前面讲谦德,谦德从哪里来?要看到自己的过失,才有谦德。
“闲谈莫论人非”,这是学佛之人要特别注意的,我们个人的德行也就从这里涵养。首先语言这一关就要注意,不谈是非,少谈是非。佛门有四句话,
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较是非,不传是非。
首先是不说,然后不听、不传、不较,就是不计较,当然有时候避免不了听到,那么听到了不要计较,甚至别人在评论我们的是非,也要避免去争论。
我们自己不说别人是非,不等于说没有别人说我们的是非,别人说的是非我们听到了,就不要计较了。人心都如此,人人都在评论是非,要看淡人情,世间相就是如此。不要觉得我修行这么好,怎么还有是非呢?佛都会遇到是非,何况我们普通人!现在的人不信佛法,对佛的诽谤、攻击多得很。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就告诉我们要念佛、要专念佛号了。不谈是非之人,才可能专念佛,不然天天谈是非,佛号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行住坐卧,念念不舍”,怎么念念不舍?从早到晚,一句佛号不令间断。但这个比较难,要真正做到佛号不断不容易。这还是靠我们个人去提醒自我,尽量多念。不间断虽不是说佛号一直不断,最起码要长期坚持熏修。
下面就讲到方法,“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他消灭”,这就是克制习性。念佛的时候要克制妄念、烦恼。印光大师对人都有要求,所以他会要我们在念佛当中不起妄念。那么学善导大师的处理方式呢,就是不顾妄念、余念,不用管它,只管念佛,这样可能轻松一点,放得开一点。你不用去计较妄念,不用去顾及妄念,只管念佛。当然这样也会形成一个弊端,有些人就放任自我,无法收拾,甚至妄念来了觉得也正常,很容易受妄念转。
那么,如果妄念太多的人,可以用印光大师这种方法,去适当地约束一下自我。我们如果心力憔悴,心力顾不上,那就用不顾妄念的方法,我就只管念佛,不用管妄念了,反正我念佛能往生,心胸坦荡光明来念佛。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能让人放松,所以“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但是要把握得好,要中道,不能偏离到凡夫负面的情绪上了。
“常生惭愧,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这还是谦卑之德,有惭愧心,有忏悔心。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这个是修行人的本分!修行好坏只管自己,不论别人。为什么不论别人是非呢?哪里有心思去管别人的是非?个人修行的时间都非常宝贵,所以我们平常只管自己修行,根本不用去管别人。
六祖大师讲过一句话:
如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我们能看到别人的过失,恰恰就是自己的过失。真正修行人,他是看不到别人过失的,他都没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他始终在检点自我、要求自我,只管自己、不管别人。
“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可能普通人是反过来的,只看坏样子,不看好样子,看别人都不如我,看我自己都比别人强。
“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一点跟善导大师思想是相通的。善导大师讲,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只有把别人当做菩萨,我们才会对别人有恭敬心,然后才不会去评论别人的是非。他是菩萨示现的,我们看不懂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我们把他当菩萨来恭敬,就不会生是非之心了。我们如果把别人当凡夫来看,就会看到他满身都是过失,我们要把别人当菩萨。
出家人在这一点上也要注意,“我都是出家人了,你是在家人,我需要把你当菩萨?”出家人容易生天然的傲慢心,身份比别人高贵点,好像三宝之一,这个慢心很容易起来,尤其在居士面前就开始摆谱了。出家人要把这个身份地位抛至四海之外去,印光大师所讲,这是虚的,这不是我们自己修来的,要有圣人之德才具备三宝的这种身份,比如声闻、菩萨、圣贤僧。我们是普通凡夫僧,虽然是出家人,但从个人德行讲还是凡夫。所以,我们要把别人当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样我们的谦卑心才是真实的,就不是做作的了。
“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做就绝对可以往生了。当然这样做已经很高了,一般人做不到。从往生讲,这一点要求有点偏高,但它通用一切人,人人都可以如此去做。在其他很多地方,就需要去看印光大师对净土法义的阐释,前面有很多内容,我们这次没有学习。对于普通大众,尤其是烦恼业障重的人,印光大师也会讲,我们只要念佛就能往生,哪怕业障妄念很多,依然可以带业往生。但是这一段文字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我们可以在行住坐卧当中,绵绵密密去念佛,有烦恼让它当下消灭。同时,也是我们处世为人的一个方法。
释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