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遗旨》学习内容:

接手书,不胜欣慰。座下宿根深厚,聪明过人。不几年于宗于教于密,悉已通达。恨光老矣,不能学座下之所得。唯望座下从兹真修实证,则台密二宗当大振兴矣。但现在年纪尚轻,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宏法,则其利溥矣。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无涵养,或所行所言有于己于法不相应而不自知者。此光区区愚诚也。

古今聪明人多受聪明祸者,以仗己聪明,或慢人侮圣,或谤佛毁法,或妄生臆见,以期现世之名利与身后之虚誉耳。不知既无谦德,则天地鬼神皆恶之,而况于人乎?故每每皆成狂妄之流,或归于奸恶一派耳。若持之以谦,则愈聪明愈有实益,必能穷则独善,达则兼善,况能依佛法之净土法门以自利利人乎?

谦卑8.jpg

“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

骄慢、聪明、骄人的,那就不是法器了。什么叫法器?法器就是能够承载法的器具。人是不是能够承载法,不是看聪明。当然,聪明要占一个因素,如果不聪明悟不到法,也难以承载,但是涵养比聪明更重要!

这里又举例,提到显荫法师。大家看第一段话,就是印光大师跟显荫法师的书信,应该是在显荫法师死之前写的。民国二十六年写的那封信,讲谛闲法师十年前死去的一个徒弟,算起来写这封信应该是在民国十六年之前。

“接手书不胜欣慰”

那时候印光大师还是挺高兴的,就觉得这个显荫法师宿根深厚、聪明过人,还赞叹他“不几年于宗、于教、于密,悉已通达”,意思是没几年的时间就对宗、教、密都很通达。宗是指的禅宗;教是指的教下,天台教下;密是密宗。说明显荫法师确实很聪明,几年的时间就把三个派系都深入了解了,这是我们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

印光大师自己还觉得很惭愧,年纪老了,“不能学座下之所得”,这句话可能是印光大师委婉表达自己一个态度:你虽然几年的时间,于宗、于教都已通达,但我觉得自己老了,也不想再去学这些了。表明自己还是老实念佛,这说明印光大师十年前,在跟显荫法师交往的时候就有劝他要真修实证,不要被虚名所累,被名声所误——名声实际上是害人的。

谦卑9.jpg

蕅益大师曾讲,“流布太早,被虚名所误”,就是说如果名声流传得太早,年纪尚轻、名声在外,这个时候就更宜韬晦力修,隐匿自己,潜藏自我。没有名声的人很想出名,但有了名声的时候,要懂得赶快跳出来、躲起来。名声很容易害人,有了名声的人,就时时想着要去维护这个名声,这是非常辛苦的。

我们看世间人,不看佛门人,世俗那些有名的人,无论是文人、艺人、各种行业的人,一旦出了名之后,想尽办法都要维护自己的名声,要维持这个名声是非常辛劳的。这样的人,已经本末倒置了,被虚名所累,被虚名所困。学佛法的人切忌不要堕入到名声之中。

显荫法师不是学净土的,有没有念佛求往生,至少书信里面没有明确讲到。所以,修持是非常重要的,不学净土法门,靠自力修行,光学理论、光有文才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实修。两封信里面都提到实修,要真修实证。

净土法门有没有实修呢?净土法门不讲实修的概念,而是要靠佛力。它也有修法的落实,最起码要天天念佛,行住坐卧常念佛。至于烦恼断多少,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念佛法门还是要落实在我们的行为当中。

谦卑10.jpg

“只有涵养功深,出来宏法,反而利更广大,聪明有涵养,才是法器”

我们以后看人也要看这一点,聪明的人未必就是法器,一定要有涵养,涵养比聪明更重要。有涵养,如果又聪明,就堪成法器了,这两者都要兼有。聪明的人往往能够较快领悟法义;但聪明的人要靠涵养,也就是靠德行来成就自我,才能真正成为法器。光有聪明没有涵养,这个人成不了大器。

“有于己于法不相应而不自知者”

人没有涵养,都会夸大自我。人会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把自己的缺点无限缩小,甚至还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时候跟法、跟自己都是不相应的。没有涵养的人所讲的话,往往跟自己是不相称的。

世间人聪明多受聪明惑,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可能也是修道当中很普遍的一个问题。

聪明1.jpg

“以期现世之名利与身后之虚誉耳”

个人的私见,目的是什么呢?很多聪明人要彰显聪明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名利,或者死后留下一个虚名,这样的人,聪明也是很有限的。

“不知既无谦德,则天地鬼神皆恶之,而况于人乎?”

鬼神都知道这个人没有德,所以聪明人反而大多成为狂妄之流,甚至归于奸恶一派。古代的知识分子可以说明这一种状况,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他们都很聪明,但是也都很狂妄,越聪明越容易形成狂妄之流。

“若持之以谦,则愈聪明愈有实益”

首先,聪明要靠谦德来涵养自己,这样的聪明才有真实的利益。有聪明之才,然后有谦卑之德,就能够穷则独善,达者兼善,何况能够依佛法之净土法门,就可以自利利人!我们学净土法门还是要有一点谦卑之德,要有聪明、有涵养。聪明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聪明有高低、有多少,每个人对佛法的理解不一样;但是涵养,人人都可以去做。

其次,以净土法门自利利人,这是净土法门的优势。没有聪明才智,也没有太多广大的德行,但是靠佛功德就可以利益人。自己稍微对净土法义,对做人的基本道理有一点了解之后,用净土法门去利益人就比较容易了。如果聪明没有涵养,即使懂净土法门,有能力弘法利生,也不一定让对方信服。 作为一个弘法者,基本的德行还是要有,最起码不能让人反感。

聪明2.jpg

这一点是出家人要特别注意的,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聪明可以通过勤学慢慢增长,因为理论是长期学习、积累的;涵养也需要长期积累、锻炼。出家人都是在求法,无论到哪里求法,无论求什么法,要成为法器,这两者都要注重。在团队、在道场、在佛门,两者必不可少:一方面要勤于学习,另一方面要增长自己的德行。

人有不同,有些人可能智慧、能力差一点,就可以在德行上增长、成就自我;有些人智慧聪明好,就要弥补德行,两者不可偏废,这两者最终都要融到净土法门来。我们把聪明用到净土法义,把德行用在净土皈命,这样就可以互补,就能够通过世间的方法、理论学习融入到净土法义中,世出世法都可以融为一体,世人既可以从我们身上看到德行,又能够看到净土的殊胜。

世间人基本上是先看人,再看法,没有先看法再来看人的。看人可靠,可能讲的法也差不多;如果人都不可靠,也不会相信这个法。

                                                                                                                     释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