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随

《灵岩遗旨》学习内容:

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 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念佛的根本是了生死,还不是对治烦恼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对治烦恼——念佛是超越,要解脱、要往生。


 生死1.jpg


“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那么念佛往生的人,随生死的苦,也就自然会生厌离心了。你本来就求往生,要解脱,那么世间的苦,这就是让我们厌离娑婆,欣生净土的。

“西方之乐,自生欣心。”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就是让我们欣慕、发愿往生西方的根源。

“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净土法门,藕益大师、印光大师经常会提到“信愿念佛”这个概念。善导大师讲“一向专念”,讲“信愿”这样的词不多,但是讲机深信、法深信比较多。那么“信愿念佛”呢,藕益大师讲过一句话,“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你有信有愿,你就可以往生。

那怎么才能够具足信愿?就这两句话:“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当你知道生死的苦,你就会有厌离之心,愿意往生西方。这样信愿二法,“当念”,就在一念之间就圆满具足。所以往生西方很容易,也在于此。


 生死3.jpg


信愿——很多人都在问,我怎么才叫有信心、有愿生心?你愿意厌离生死苦海,愿意往生西方,这个信愿二法当念就圆满了。祖师也讲,“愿生则生”,只要愿意往生,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当下就是往生的时候。“求生时,即往生时”,我们求往生的心一发起,这个时候就决定往生了。

当有了信愿,然后“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如子忆母,就是我们凡夫来忆念佛,这样来念佛,“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佛力,阿弥陀佛的愿力——四十八愿;法力,佛号的力量,这就是法的力量;自心信愿功德力,就是我们自心有信愿,它也有力量。有些人经常就执着:“我信愿是我自己发的,这是我的自力。”当然你要认为是自力也可以,也不否认。但是,这个自力如果没有佛力,是不能了生死的。只有有佛力、法力,然后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都圆彰,这个时候就可以了生死了。佛力是本,有佛力,我们才会有自心信愿功德力。


 生死4.jpg


所以,印光大师讲过一句话,佛力能够引发我们自心本具的佛性之力,包括我们的信仰,我们往生心也都是靠佛力、法力来引发的。

三法圆彰,就“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太阳当空,那么这些冰霜、浓雾自然就会化解。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这是针对我们初学佛、刚学佛或者凡夫众生,境界比较低的人,大家在没有证到念佛三昧之前,谁都有烦恼。所以有烦恼正常,有烦恼也不用惧怕,有烦恼依然安心念佛。有烦恼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能够觉悟到自己的烦恼,不被环境所扭转,这就是在环境当中,你能够自持、自照,能够始终保持道心。


 生死5.jpg


这就是前面我们学过的,印光大师讲“遇境逢缘要向道上会”,这就是向道上会。当然这些讲得比较高,我们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学净土法门的,可以用善导大师思想来观照我们自我,怎么去克制习性烦恼;以凡夫之身,怎么去面对我们世间的人事这些俗务纠缠。

当你在俗务纠缠人事当中,稍微能安心,能够自在一点,轻松一点,那你这个习性就慢慢地会减少,烦恼也会减少。烦恼的多少跟我们的习气多少是成正比例的——习气多,烦恼多;习气少,烦恼少。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