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寺院动态

blog

执事者,成就自他

一、“执事” 的含义“执事”是佛教的专用词,先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执事”是名词,寺院的主要管理人员称为“执事”。传统的佛教寺院都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的说法,其中“执事”就是指某些岗位的具体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第二,“执事”是动词,“执”是执行、执掌、管理的意思。“执事”就是执掌人事,执掌事务,这是讲执事这个职位的含义。由此可知,“执事”这个词可以从名词和动词两个角度来

查看详情
blog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一)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凡事,就是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预立”,就是先要有预案、有准备。世间有一句话,“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够成就,就不会临时忙手忙脚。就像我们今天,就显得有点忙手忙脚了,因为没有准备,突然来了些事情。如果提前有准备,就不至于这么辛劳。以此类推,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当然,有些是突发性的事情,没法准备。但日常有很多事情能够准备,我们就尽量提前做准备,很多管理工作

查看详情
blog

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讲到佛门的佛事,佛事的标准就是:精、严。这就跟我们殿堂的主要负责人就有关联了。维那师,悦众,当然还有大众,要精、要严,打法器、唱腔,整个佛事的流程都要精准,要没有失误的地方。精,当然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精炼,我们对佛门的仪轨、威仪,要做到很精,就像世间的工艺产品一样,在这点上出家人要有一个集体共识。佛门里面做佛事,这个佛事应该是广义的、多方面的,比如殿堂早晚功课是佛事;过堂吃饭是佛事;听法、学习也是佛

查看详情
blog

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因果,是佛法里的根本。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自力法门、他力法门也离不开因果。所以讲因果就很多,有浅有深,有低有高,有小乘有大乘,有通途法门,有净土法门,所有的法都跟因果有关联。但一般人听到因果,就认为是善、恶两个观念,行善有善报,做恶有恶报,这是一个最低的因果,就是人间的、世间法的因果。佛门讲的因果,是从凡夫到圣人到成佛,都离不开“因果”二字,这一点印光大师讲得比较多。对因果不熟悉

查看详情
blog

学习以勤习为入门

寺院的常住大众都要学习,出家人更多的就是学、修,由“学”然后到“修”。学是了解理论,修就是实践,净土法门也有这样两个过程,我们先要听闻教法,然后再念佛。有些人说我不用听法也可以念佛,其实这个世间没有不听法就可以念佛的人,愿意念佛的人多少都听过法,只是听的深浅、详略、多少不同。即使老太婆学佛也要听法,她也要知道为什么要念佛。所以,学法是我们修学佛法当中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怎么学法,学习的方法是

查看详情
blog

长幼以慈和为敬德

长就是年长的,幼就是年小的。长幼是一个身份的差异,就是尊卑、长幼、大小。那么出家人当中也有大小,也有长幼,出家久的、年长的,我们要尊重恭敬。在《沙弥律仪》里面有一个叫“敬大沙门”威仪。长幼有多方面,一是修行比我好,那就比我“长”;遇到年龄小的人,他二十岁出家了,我五十岁才出家,他就比我“长”。长幼之间这个关系怎么处理呢?尤其在佛门这些情况非常普遍,各种人混杂在一起,有修行很好的,有修行很差的;有年

查看详情
blog

语言以减少为直接

我们平常讲话,平常做事,平常交往,应该是语言简单、干净利落。尤其管事的人,这一点就更要学习。因为管事的人只要把问题说清楚就行了,不需要过多地去解释、阐发。管事的人说话是要让人家听得明白,也不需要说过多,避免浪费大家的时间。在寺院,在大众面前,大家对法义都比较感兴趣,都会用心听,其他事务一般人都不会太用心,我们只要把事务交待清楚就可以。包括我们平常与人往来,也要学会语言简单,没有事就可以不用说话。孔

查看详情
blog

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执事,这个称呼不全指的做管理的执事人员,做事的人都可以叫执事。佛门里边只要有担当寺务的人,就叫执事,管理者是从岗位来讲的执事人员。执事的功劳在哪里?怎么体现我们在执事当中有功呢?“以尽心为有功”,尽到我们的力量,尽到我们的用心就有功。儒家怎么来论功论德呢?如果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尽十分力,但只尽了九分,就无功。比如这件事情我可以把它做得很好,但是我就马马虎虎应付一下,那这件事情我天天在做,天天都没功劳

查看详情
blog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

留众,就是接待大众。寺院要安单、接待,要让大家亲近三宝。留众,怎么留众呢?老成为真情,老成持重。我们接待外来的人员时,既要照顾到佛法的理念,又要有人情味、慈悲心,要懂世间的人情世故。比如当官的来了,就不能一律平等,因为他的身份特殊,不能让他到下面去、排在后面,应该尊重一下、礼貌一点,也就是礼数周到一点,这样事情就好办得多;要是把他当居士一样平等对待,大家依次来,排班、排队,这就麻烦了。我们留众,要

查看详情
blog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禅师在《丛林要则二十条》里讲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问题,他并没讲参禅、开悟,都是讲的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很现实、很普通,说明百丈禅师是站在凡夫的本位来讲问题。人与人之间都避免不了有是非,《宗风·俗谛》里面有四句话: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不较是非。这四句话我们可能这一辈子都做不到,看起很简单,天天念起来很熟,但是要做到、要落实很难,人的习性改不了,是非就避免不了。我们面对是非怎么办?要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