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摩诘经》看净土法门之殊胜
《维摩诘经》是佛教重要经典,以不思议解脱为宗,讲说菩萨之不二境界,叹大褒圆,弹偏斥小,引导小乘回小向大,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其义理深遂,趣味无穷,典故颇丰,是学佛人必读的经典。
此经虽是通途经典,其中一些典故及义理,确可与净土拉通理解,或可藉之了解净土法门的诸般殊胜,本文就此略探几点,以飨读者。
一、唯心净土不妨西方净土
《维摩诘经》第一品是“佛国品”,介绍如来净土之行,所谓心净则佛土净。舍利弗见此土不净,而问佛言:
我世尊本为菩萨時,意岂不净,而是佛国不净若此?
佛举譬喻回答舍利弗,盲者不见日月,非日月之过,众生无有智慧,不见如来佛国严净,非如来之过。舍利弗仍未解佛意,又言:
我见此中亦有杂糅,其大陆地则有黑山石沙秽恶充滿。
於是佛即以足指按地,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为震动,若干百千珍宝积严,处处校饰,譬如众宝罗列净好,如来境界无量严净於是悉现。
舍利弗见之方信服如来净土清净若此。
这个典故即是通途唯心净土的出处,意在说明心净佛土净。由之可以思考,此心是何心呢?心净之心乃指佛心,非凡夫乃至二乘之心。舍利弗智慧第一,所见国土亦杂恶不净,不见释迦如来佛土清净之相,因舍利弗仅断见思惑而证小果,无明尚未破,故其心仍有不净,所见亦不净。释迦佛慈悲教示佛土严净,舍利弗亦不能契入佛之所说,释迦佛不得不显神通,以足指按地,使如来清净佛土展现在舍利弗眼前,舍利弗方了悟佛土严净。
唯心净土,是佛心佛土,非凡心秽土。佛心清净,故能展现出清净庄严的佛土,于凡夫众生而言,此佛土不在凡心内,而在凡心之外。唯心净土不妨有佛国净土,此经讲了许多他方净土,如妙喜国、众香国、阿閦佛国等,故凡夫众生不可执着唯心净土而不求生佛国净土。西方净土即是佛国净土,于诸佛土中最为第一,凡夫应发愿往生。
常有说言,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故不必求生净土。说此话者,实不知此非凡夫之境,佛之大弟子证得四果的舍利弗尚且达不到心净佛土净的境界,何况是末法之我等愚劣凡夫呢,舍利弗需靠佛神力见佛清净土,我等众生若欲至西方净土,亦需称念弥陀,乘佛愿力,往生彼土。若欲自证唯心净土,非凡夫所能,此为难行道,难如举三千大千世界。净土法门仰凭佛力,安乐易行,应舍难取易,速证不退。待至净土,当即明了蕅益大师所言:
西方即是唯心土,土净方知心体空。
二、在狭而广岂若在广而广
《维摩诘经》所说不思议之境,典型代表即是维摩诘居士的方丈室,一方丈之室可容万有。维摩诘示现生病,文殊菩萨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去看望他,经言:
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随从。
几千上万人涌进了维摩诘方丈室,此室也就十个平方大小,但众人确不觉拥挤迫迮。维摩诘又从他方佛土取来了三万二千狮子座,一一狮子座有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有四十里,一方丈之室瞬间增加了几千亿倍的无形空间。维摩诘神通道力不可思议,能以小纳大,以大入小,大小无碍,广狭相即。
相传维摩诘居士为金粟如来示现,以菩萨身,处在家相。然其所居屋宅虽富丽豪华,亦限于娑婆世界有量之空间,不能现广大之相,菩萨以神力使其在狭而广,实属不可思议,然又岂若在广而广呢?极乐世界“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昙鸾大师言:
十方众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虽无量无边,毕竟常如虚空,广大无际,终无满时。
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仍然空旷如虚空,无有满时。
极乐世界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超越有量无量,是真如法性之境。如此殊胜之净土,尚有人怀疑“这么多人往生,极乐世界装得下吗?”若以维摩诘方丈室在狭而广形容极乐世界,恐多招人轻视不敬,难以发起众生的愿生之心。如昙鸾大师云:
方丈之所苞容,在狭而广;核论果报,岂若在广而广耶!
三、不断烦恼而入涅槃
舍利弗虽然智慧第一,但其小乘境界常被呵斥。维摩诘示现生病,佛遣舍利弗去问疾,舍利弗惭愧不敢问疾。回忆往昔,舍利弗于树林中宴坐,维摩诘前来呵斥其曰:
唯,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
《维摩诘经》所说不二法门,真俗不二,真俗相即,具实相智慧之菩萨,不舍俗谛而入真谛,不着真谛而现俗谛,所谓“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烦恼无所断,涅槃无所得,烦恼涅槃相即不二,若能如是了悟,是为真宴坐,亦是究竟解脱。
此理极妙,然说之容易,行之实难。净土法门靠佛力实现了此高妙修行,烦恼凡夫只需口称弥陀,不虑妄念多少,临终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净土,开无边之悟,证无量三昧,得涅槃之果。昙鸾大师言: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维摩诘经》所说菩萨境界不可思议,净土法门真正不可思议之至矣,业障深重烦恼炽盛之凡夫确可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此不断非不断,乃在此土不断,往生彼土即不断而断,而后可从极乐世界遍至十方世界,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
四、依有入空
空有是佛法的重要概念,空有一体不二,真空为体,妙有为相,两者相即不离,空即有,有即空,如《心经》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通途法门多从空入,如禅宗破一切相,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维摩诘经》空有不二,即说空亦说有,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此经说空之妙理时,亦讲了许多佛国净土及凡夫所执着的事相,如维摩诘从他方佛土取来狮子座供大众坐,又从众香国取来香饭供大众食用,又将他方世界断取到娑婆世界等等,此皆是令众生从有相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经言:
虽知诸佛囯,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
诸佛菩萨在教化众生时,虽然了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亦慈悲摄取众生,为之修建庄严之佛国净土,令之依事相而入真空之理。
净土法门指方立相,如善导和尚言:
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离念也。
凡夫执着,不可悟性空之理,唯从有相而入,需立一个方说种种相,故净土法门多从事相说法。如《阿弥陀经》言: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
又言有宝池、宝水、宝楼、宝地、宝树、宝鸟等等,皆是用事相引导凡夫众生。
五、往生易如取物
《维摩诘经》之菩萨境界确实不可思议,能以七日为一劫,以一劫为七日;能纳大海入毛孔中,大海不减,毛孔不大;能吸十方世界诸风于身中,而身不损;能将一切众生置于掌中,带其遍游十方世界而不动本处。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思议境界菩萨可断取大千世界置于恒沙世界之外。经言:
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恒河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菩萨尚且能将一个世界取来放到另一个世界,如手取物那般容易,何况佛呢?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亦如取物之易。如昙鸾大师言:
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
从“置”这个字可以知道,昙鸾大师必对《维摩诘经》了熟于心,其用词必效仿于此经,不得不佩服敬仰大师之智慧。不思议菩萨断取他方世界于恒河沙世界之外,又能将其置于本处,众生却无任何感觉。阿弥陀佛亦可将众生从娑婆世界取到净土,置于不虚妄、不轮转的极乐世界,一个“置”字凸显了往生之易如反掌。大师将众生往生的大事说的如此轻松容易,非是形象比喻,而是如实之说,一个世界都能信手拈来,何况是取一个小众生到极乐世界呢?对佛而言太容易不过了,说容易都显得难了。
六、名号为佛事
菩萨度众生轻而易举,是因为菩萨有种种方便智慧,菩萨可以一切有形无形为方便,度脱一切众生成佛,《维摩诘经》中有许多不思议方便。方丈室内论法已到了吃饭的时候,维摩诘以神通力于众香国取来一钵香饭供养大众,众香国以香饭为佛事,饭虽似少,能令人人饱足,且能令一切众生断除烦恼。经言:
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
吃顿饭就能断烦恼成佛,成佛原来可以这么接地气,这样的善巧方便,谁不愿意成佛呢?而且人人都能成佛,因为众生都贪吃嘛。如此类似的方便善巧还有许多:
如是,如是!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虛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时、无作、无为,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一切皆可作佛事,而极乐净土则以名号为佛事,一切众生,无论善恶智愚,但闻阿弥陀佛名号,称名愿生,即入必定,如《无量寿经》言“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昙鸾大师言“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极乐国土依正二报皆含摄于六字名号中,国土名字为佛事即佛名号为佛事。名号为佛事更契合娑婆世界众生根机,因为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厉,所谓“一厉耳根,永为道种”。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一切众生闻阿弥陀佛名号,皆可成佛。
《维摩诘经》实乃不可思议,学佛之人,一定要好好拜读,经中许多理论都是佛法的重要理论,若能了解此经的诸多义理,于通途理论必能知其大概纲要。专修净土者,亦不妨多多读诵,经中有许多可与净土相会通之处,此文只是粗言五三,若仔细研学,还有许多精彩之处可再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