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月学习的《维摩诘所说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引导小乘归入大乘。

 

现在的人们都觉得很烦恼,有善根的人很想通过修学佛法解除烦恼,《维摩诘经》中亦有断烦恼的开示。《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中,维摩诘菩萨认为如舍利弗在树下的宴坐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宴坐应是“不于三界现身意,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入涅槃”,若能如是宴坐,佛所印可。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真正宴坐,这是菩萨的境界,初学佛法的我们首先应了知什么是烦恼,然后才能寻找断烦恼证涅槃的方法。


 一、何为烦恼

维摩诘菩萨指出“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所谓烦恼,《止观》八曰:


烦恼是生昏顿之法,

恼乱心神,

又与心作烦,

令心得恼,

即是见思利钝。


烦恼是凡夫的代名词,烦恼分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所谓根本烦恼是指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为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所谓随烦恼有二十种,是根本烦恼而生,有忿、恨、恼、覆、狂、谄、骄、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再展开有八万四千烦恼。


众生因为无明造种种的业,沉没在生死苦海,烦恼重重,甚是可怖。世尊八千次往返娑婆,应种种根机说种种法门,度众生出离烦恼生死苦海,到达常乐我净的涅槃岸。


涅槃是印度语,又译为泥洹、涅槃那等,中译为灭、圆寂、灭度、寂灭、安乐、解脱等。“灭”为灭烦恼故,灭生死故。《涅槃经》曰:


灭诸烦恼,离诸有者,名为涅槃。


所谓“灭”,意为灭除生死因果。“灭度”,意为灭除生死因果,度脱生死瀑流。“寂灭”,意为灭生死之大患,寂静安稳。“安乐”,意为安稳快乐。“解脱”,意为远离一切业果。“不生”,意为生死苦果不再续生。“无为”,意为不再造作因缘惑业。


 二、如何证涅槃


(一)通途小乘行人证涅槃

如何证得涅槃呢?小乘认为烦恼是障碍涅槃的,因为有烦恼的存在,就不能证得涅槃。因此小乘行者都是积极精进的修四圣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以求断除烦恼而入涅槃,一旦入了涅槃就入定在有余涅槃中,所以小乘圣者一旦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了结了分段生死,执着空境,就与众生无缘,不再来世间现生死相、现烦恼相来方便度众生。小乘圣者因执着于空境,上不求佛道,下不化众生,所以被菩萨呵斥为为焦芽败种,是为菩萨死,不能成佛。

(二)通途大乘菩萨入涅槃

而大乘菩萨了达诸法本性空寂,一切众生本自清静,无烦恼可断,亦无涅槃可证,涅槃就在烦恼中,不离烦恼当下涅槃。菩萨了知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因为生死烦恼都是因缘所生法,缘生缘灭,缘起性空,无自性,其性本空。通达明了生死性空,烦恼性空,则无生死可了、无烦恼可断。所以菩萨为了教化众生而随意生死,在随意生死中现涅槃相,积极入世,广度一切众生。《维摩诘经》中所说的不断烦恼而入涅槃则是此境界,但此是菩萨所行,非凡夫所能。

(三)净土法门不断烦恼得涅槃分

在有佛时代或在正法时期,有人修行有人证果;在像法时期就还有人修行,但已无人证果了;现在是末法时期,凡夫众生若论大乘,曾未措心;若论造罪造恶则如暴风駃雨,已无修行能力,更无证果之人了。此时唯有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悯众生,发四十八大愿,以六字名号平等度脱十方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临终将堕地狱之烦恼凡夫,回心念佛愿意往生,亦得往生而解脱生死烦恼,至安稳快乐涅槃岸。如《往生论注》言: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

亦得生彼净土,

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

焉可思议!

缘佛愿力故,

住正定聚,

住正定聚故,

必至灭度。


必至灭度即是灭烦恼至涅槃,故净土法门不在娑婆断烦恼,而是乘佛愿力往生极乐净土,烦恼自然不断而断,涅槃当下即是。


念佛之人缘佛愿力故即时入必定,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真正的宴坐,是为真正的修行。此之修行,不修而修,修而无修,烦恼不断而断。念佛之人真正的宴坐就是:


无论时处诸缘,无论行住坐卧,无论何时何地恒念佛,念佛即是涅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