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南无阿弥陀佛展开是八万四千法门,收起是一句佛号”
问:“南无阿弥陀佛展开是八万四千法门,收起是一句佛号”,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这句话说明净土法门的一个特点:收起是一句佛号,就是简单、容易;六个字,把它展开,那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一切法门的功德都在其中。这个有经典依据,也有很多祖师开示。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就包含一切功德,佛的功德本来就包含一切功德。这一点我们要理解。什么叫“佛”?就像国家主席,古代叫皇帝,皇帝是统管整个国家的,那么所有的省长、地方官员,所有人的权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是包含一切权力的,拥有一切权力的,也有世间一切福报。但是他的身份也就一个,名分上他就一个——皇帝的身份。佛跟这个有点类似,什么叫佛?佛是修行圆满之后才能叫佛,福报圆满,智慧圆满,不然你不能称佛。他既然圆满,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就都在其中。不论哪一尊佛的功德,都包含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
这方面我们的理解不能太狭隘,不能只看到净土法门。只要是佛,他的功德就包含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比如释迦佛,如果他没有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他怎么讲得出八万四千法门?是因为他具足了所有的功德,所以他可以开出八万四千法门来。八万四千法门是应众生根机而开的,那么所有的这些功德都是佛本身具足的。
阿弥陀佛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当然也不例外,他也是包容了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但是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这是一个散的、笼统的说法,站在佛的立场,它可以统摄在名号里面。就是不要把名号看作只是六个字,名号不是很小、很简单,名号是即大即小,即少即多,即浅即深。
这是印光大师的几个说法,“即小即大”,你可以说它小,小到六个字,当然这个“小”还有小乘的意思。表面看有些人说,你念佛往生好像是小乘,自私自利,但是它又是大乘,又可以普度众生。很少,但是又很多——“即少即多”,六个字包含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经典,八万四千法门,都在六字名号里面全收。
所以它这个“多”和“少”,不是一个对立,不是一个矛盾。我们凡夫众生的理解,“多”和“少”没法兼容,“大”和“小”没法兼容,“对”和“错”没法兼容,但是在佛的境界都可以,这个叫“一真法界”。要理解这一点,其实要了解一点华严宗的思想。
华严宗有很多观点对于净土法门来讲,是需要用来借鉴的。
第一个是“即一即多”,就是“一即多”这个概念,“一”就包含“多”的所有功德。八万四千法门是一个“多”的概念,六字名号是“一”的概念,“一”就包含“多”。包括阿弥陀佛是一尊佛,也是“一”,但是阿弥陀佛包含十方三世一切佛,这就是“多”。那么净土也是一样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净土,而西方极乐世界包含十方诸佛净土,所以一念之间可以游化十方诸佛国土,这也是“一即多”。
第二个就是“理无碍,事无碍,事事无碍,理事无碍”,这四个“无碍”是华严宗的思想,但是这四个“无碍”用到净土宗身上是完全相应的,净土法门就是这“四无碍”的完整体现。阿弥陀佛跟十方诸佛无障碍;净土法门跟其他功德无障碍。要理解这些,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通途法门的理论。如果对通途的理论一点不了解,要理解净土法门,有时候会理解得非常狭隘,就会形成凡夫的这种对立认识。
这个“多”和“一”的关系,就看用在哪些地方,你如果要把大家引导来专修念佛,就重点强调“一”,所谓“一向专称”。要让没有佛教基础、不了解佛教理论的人来念佛,那你就会讲得很简单、直接明了,因为他没有基础,不了解理论,所以直接简单地告诉他念佛往生的道理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有理论基础,了解大量的通途理论的人,那你就可以从“多”的方面来讲。因为他就喜欢多啊,他也知道得很多啊,你跟他讲少了就满足不了他的需要。
这就是说我们要应众生的根机,他在乎这些功德,消灾、免难、福报、智慧、神通、道力,什么都想要,那你说你光念佛就可以了,满足不了他的需求。这个时候你就要把净土包含一切功德的地方,展示给他。那你通过净土的境界,不一定是我们现在可以得到的,通过往生之后的境界来说明净土法门包含一切功德。
这样对度化众生来讲,可能入手点会不一样。这就看对方的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