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赅果海,果彻因源”这句话
问:经常看到“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句话。请问怎样理解?
答:这句话《印光大师文钞》中出现得特别多。“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里面有几个概念要明白。果地、因地,果地就是成佛之后,因果报得到的功德利益,它是圆满的。果地觉,就是果地成就之后的觉悟境界。
因地心,就是我们现在发心,在因地修行的这种心。“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以佛的果地觉悟,作为我们现在修因的心。这句话用在净土法门,就是你现在念佛是用佛的功德,来作为自己的修因之心,这个叫“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以这样的方式修行,就会得到“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两句话不太好理解。“因赅果海”,因,是指的你现在念佛这个因,然后“赅果海”,“赅”是包罗、涵盖;“果海”就是果地所有功德。你以自己的因地之心来念佛,这个时候就包含了佛的果地的一切功德,这就是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果彻因源”,果,又是回到佛那边,佛的果地觉悟,可以彻通到我们众生的因地之源,贯彻到我们心中来,你心中的这个源头就是果地觉。这个“源”是源头、根源、原本,就是我们现在的因。如果从凡夫来讲,我们现在的因是什么?贪嗔痴、烦恼。但是你现在来相信阿弥陀佛后,佛的果地觉就可以贯彻到我们整个因心当中来。你内心的因,就跟佛的果地是相通的、相等的。所以讲念佛成佛,也就在于此。就是果、因是同时的,以佛的果作为我们的因,那我们的因就跟佛的果是相等的。
当然,这里只能大概理解一下,深入理解要掌握很多通途法门的教理。因地、果地,因赅果海,果彻因源,里面包含了很多义理。其实,也只有净土法门才这样讲,其他法门几乎没有这样的概念,因为其他法门就是修因地心,到果地觉。你修因多,证到的果地就深;修因浅,证到的果地就浅,他没有办法“果彻因源,因赅果海”。它就是如是因,得如是果。这就是自力法门和净土法门的区别。
看到这句话,就应该想到它是净土法门的思想。这种观点不是从佛的四十八愿来讲的,它是从净土法门的理论来讲的。
我们讲念佛往生,讲四十八愿,当然也是理,但和这里讲的理有点不同。这个理跟通途法门的理,是可以相通、互相涵盖的。同时也是跟通途法门做一个对比,通途法门是从因到果,净土法门是从果到因,是倒置的。一位善知识用两句话总结:一个是从因到果,一个是以果为因。通途法门是自因自果,自己的因到自己证果;净土法门是他果自因,以他果为我们的因,以佛的果地作为我们的因地,那么你这个时候的因,跟佛的果地是相通的。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一段开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叫“香光庄严”,“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是名香光庄严”。我们身上没有香气,你在房间里点燃一支香,过一会儿身上就有香气了,这叫染香。这个香气是来自香本身,不是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