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与通途在“蒙佛护念”的认识上有何差异
问:《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解释“少”字,说“‘少’字拣至别教地前,并竖拣至圆教住前,以住前皆仗自力登住,入同生性,方蒙诸佛护念故”,这句话是不是说自力修行证得圆教的住位就自然归入佛力了?
答:不能这样理解。蕅益大师的意思是,在证得圆教初住或别教初地以前都没有破无明,没有见法性,跟佛之间有隔阂。以自力修行来讲,必须证得圆教初住或别教初地,才能跟佛的护念相应,因为这时候见到法性了,所以佛就护念他,在见法性之前就得不到佛的护念。
见法性之后跟佛的护念相应,不是因为他进入佛力了,而是因为他见到心性的本体,跟佛相应了,所以就能得到佛的护念。
这跟净土宗讲的“念佛就得到诸佛的护念”不一样,不是一个概念。靠自力修行的人,必须证得圆教初住或别教初地才能蒙佛护念。而念佛人是念佛即蒙诸佛护念,无论自己在什么位次。
问:这跟《金刚经》讲的护念一样吗?
答:不一样。《金刚经》讲“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是从究竟的角度来讲的,是让一切众生进入无余涅槃。
问:佛是怎么护念的?
答:这就要问佛了,我也不知道。
其实这就像父母护念子女,如果子女还问父母:“你是怎么护念我的?”无论父母怎么解释,子女都感受不到。
关于自力和佛力的关系,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明,比如父母对子女的护念无微不至,随时都在护念,但是不懂事的子女就是感受不到。像小孩儿就没觉得父母在护念他,但是当他到了一定年龄,懂事了,就知道父母随时都在关心他,这时候他就体会到了。同样,证得初地或初住之后,就能理解佛心,就跟佛心相通,这时候就知道佛在护念自己。
我们学净土法门,无论我们理解不理解,只要念佛,就在佛的护念当中。就像小孩儿,虽然他不理解,但是他也在父母的护念当中:如果他有危险,父母就会救他;如果他饿了,父母就会给他吃的,但他并不觉得这是父母的护念。
问:也就是说,凡夫没有证悟,但是也在佛的护念当中,只是凡夫感觉不到而已,是这样吗?
答:对。善导大师说“佛光普照,唯摄念佛”,我们念佛,佛的光明就照着我们,十方诸佛就团团围绕着我们。有人说“理论上是如此,但是在事相上看不到,也不知道佛在哪里”,这就要靠信了。既然理论如此,我们就要相信有这样的事,凡夫证明不了的事,就只能相信。
问:蕅益大师说“方蒙诸佛护念故”,这里的“佛”是自性佛吗?
答:可以是自性佛,也可以是外来佛。靠自力修行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证得初地或初住才能蒙佛护念呢?因为他已经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他已经证得心性了,叫“分证佛”,这时候才跟佛相通。
天台宗讲“六即佛”,前面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这些还不能蒙佛护念,要到“分证即佛”和“究竟即佛”才可以。
问:所谓“护念”,是不是要缘一个东西?这是不是缘起?
答:蕅益大师讲的是靠自力修行,靠自力修行就不存在缘起,只是法性,缘起于法性,跟心性相应。佛跟心性有直接关系,如果心性跟佛的境界相通,就会蒙受佛的护念,这是从自力角度来讲的。
靠佛力就不一样了,是通过名号这个缘,我们念佛就蒙佛力摄护,诸大菩萨自然护持我们。诸佛菩萨护持我们,不是因为我们的面子大,而是因为我们是念佛人,阿弥陀佛的面子很大,所以诸佛菩萨都来护持我们。我们念佛直接蒙受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诸佛菩萨也会护持,因为他们护持的不是我们本人,而是念佛之法,有佛号的地方就有诸佛护念。
问:凡夫和佛的法性是一体的,所以凡夫也能蒙佛护念,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答:理论是如此,但是凡夫的佛性不起作用。学净土法门,想蒙佛护念,是靠外缘,我们接受这句名号,这个缘就成熟了。学通途法门,想蒙佛护念,不是靠外境,而是靠心性,自己的心性光明显现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时候才能跟佛相通,这个缘才成熟;如果没有证得法身,跟佛的距离就很遥远,就无法靠自力感通。所以,它不是靠外缘,而是法性之体要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