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业习、业障和魔障
问:在生活中如何区分业习、业障和魔障?
答:总的来讲,业习、业障和魔障都是负面的,都是修行的障碍。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异的:业习是习性,比较轻;业障和魔障是障碍,不是习性,已经产生果报了。业习只是行为习惯,不是障碍,但是一旦果报现前了,就成为业障;如果果报没现前,就只是习性,只是因,是过去的业力形成的习性。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讲“正使尽未尽,习气亡未亡”,习气就是业力的习性,还未完全消亡,跟业力比较,它还算轻微的。业障和魔障有一个共性,就是产生果报了,成为障碍了。
当然,业障比魔障轻一些,业障是自己的业力感召的果报,魔障是严重障碍修行的。魔有内魔和外魔,内魔就是心魔,比如知见错误,这就是内魔,然后知见错误又导致了外在的障碍,这就是外魔。
我们自身的业障属于业因果报,比如生病了,烦恼现前了,这是业障,但不能说生病就是魔障,也不能说烦恼就是魔障,它们只是业力显现出来的果报。如果是魔障的话,就会严重影响修行的知见,修行就会进入误区,出不来。
所以,业障只是果报现前,比如生病了,不可能因为生病就走入歧途;但是魔障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走入歧途。
魔障比较考验人的抉择能力,它的影响力比业障大,会障碍修行。《楞严经》里就讲了五十种阴魔,“阴”就是“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在修行过程中,色、受、想、行、识会发生变化,会有轻安、喜乐等境界现前。其实境界本身不是障碍,而是正面修行的受益,但是如果产生错误的知见,比如很喜欢,很执着,天天都希望有这样的境界,这就成了障碍,这就是知见出了问题,属于内魔。
知见出问题了,就会感召外在的魔障,比如天魔,天魔就跟我们的心性有关。有一句话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魔”跟内魔、外魔都有关,修行境界越高,越容易出问题。
所以,“业障”是一个中性词,它不偏善,不偏恶,是正常的果报反应;“魔障”就是一个负面的词了,能障碍修行。
我们给别人答疑解惑的时候,尽量不要用“魔障”这个词,因为一旦讲了,对方就会陷入这个负面概念当中,无法摆脱。尤其是出家人引导大众,如果使用极端负面的表达,就会让人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对教理不通达的人;如果是通达教理的人,就能善于理解。对多数人来讲,听到“魔障”这个词就觉得很恐怖,就说“我着魔了”,本来没有事,结果他当成一回事,本来是很简单的事,结果他当成很严重的事。
有人问:“师父,我是不是被附体了?”我说:“你怎么被附体了?”他说:“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儿,我脖子不舒服,是不是有什么东西附在我身上?”这就是把“附体”泛化了,只要身体不舒服,就觉得是被附体了。这种情况在东北特别多。附体是怎么产生的?还是自己的心感召的。
魔障就会导致人的知见和抉择出问题,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讲得严重一点儿,是为了警醒修学之人避免进入误区。但是不能以此恐吓别人,说“你着魔了,你要小心警惕”。
出现魔障一定是非常严重的情况,确实出问题了,比如有的人过于追求神通,结果精神错乱了。我就见过这样的人,因为修行出问题了,所以人就失控了。
我们平常遇到的都是小问题,多数都是业障,不是魔障。而且,现在的人也不容易遇到魔障,只有修行有境界、有收益的人才容易遇到障碍,障碍出现之后,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魔障。
那么,怎样化解魔障呢?还是靠正知见,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不是找人驱鬼、驱邪、做法事。当然,佛门的超度是可以的,因为这是靠功德消除魔障。作为个人来讲,就是树立正知见,不把魔当成魔,这就可以了。
《楞严经》讲,五十种阴魔现前的时候,如果执着这个境界,就是魔障;如果不执着,就是善境。因此,无论是什么境界,哪怕是天魔,只要把他当作佛菩萨来看待,就没事了,“这是佛菩萨来考验我的,看我道心是否坚定,看我修行是否精进用功”,只要从正面来看待,一切魔障自然就化解了。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这是世间的话,用在佛法上也是一样的,就是用心要正。
念佛人有佛力保护,所谓“正念直来,我能护汝”,所以就更不用怕魔障了。我们有正确的信仰,一切靠佛力加持,所谓“诸邪业系无能碍者”,这是善导大师讲的,所有的邪业、系缚都不能障碍我们念佛往生。
《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魔障也是虚妄的。不是真的有魔,否则就很恐怖了,晚上也不敢出门,听到风声就想“魔障来了”,就很容易出现恐惧心理。
面对魔障,既不能重视,也不能轻视。如果过于轻视,就容易出偏差;如果过于重视,就会恐吓自己,让自己担惊受怕,随时都提心吊胆,疑神疑鬼,本来一点儿事情都没有,结果反而弄出问题来。
我们也可以把魔障当作业障,就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就是业障,我认了,我就多念佛”,这样就不会在意它,很容易超越、解脱;如果很在乎它,心就被它牵住了,很难解脱。
所以,大家处理这种问题,心态和知见是最重要的。学佛人要有正知见,有了正知见,一切障碍都不能成为障碍,业障也不是业障。业障无非就是因果的显现,很正常,就像太阳出来天就晴了,阴天就下雨了,温度就降低了,把它当作自然现象就行了。
遇到好的果报,那是过去的善业;遇到不好的果报,那是过去的恶业,都是业力显现的结果,能够平平常常地接受,就不成为业障。
有的人很害怕业障,说:“业障现前了怎么办?”其实“害怕”本身就是一种障碍,就是恐惧心理。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都是从因上改变,如果改变不了怎么办?那就改变心态,从内心接受、认可。还可以从智慧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业力也是虚妄的,这样就能很坦然地面对,不需要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