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您讲课时说“理论富有,信愿难生”,现在世间对净土法门的解释有很多种,解释不同,信愿就不同。请问,净土法门的信愿有没有标准?面对众多净土理论,如何生起坚定的信愿之心?

答:“信”是整个佛法的核心,无论是通途法门还是净土法门,都讲“信”。“愿”也会讲到,但是具体内容不一样,通途法门讲四弘誓愿,净土法门讲愿往生,直截了当。

相对来讲,“愿”不容易被误解,“信”容易被误解。如果用通途法门的理论讲“信”,就会讲很多理论,比如相信因果轮回,相信善恶报应,相信人有前世、今世、来世,还要相信小乘、大乘,乃至解脱成佛,还要相信烦恼、业力、空、有、真如、本性,可见信的内容非常多。

净土法门讲“信”,当然也有基础,比如相信因果轮回,不然就很难接受佛法。但这只是基础,还不是净土法门的信仰,净土法门的信仰包括几个方面。首先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但是相信这一点并不等于往生,还没有解决往生问题。有的人也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但是他不愿意往生,这就不能解决往生问题。真正信佛就是信佛的力量,相信念佛决定往生,而且相信之后还要接受,要领纳于心;如果相信之后没有领纳于心,那就只是观念上的相信。

有的人也知道佛教很好,劝人向善,教化人心,稳定社会,但还是不信佛,这就不是佛教讲的“信”。佛教讲的“信”是相信之后领纳于心,比如相信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这个信仰先建立起来,然后相信阿弥陀佛为众生发了四十八愿,要救度众生往生西方,念佛决定往生,这才算解决了往生大事。也就是说,“信”一定要跟往生相关,如果跟往生没有关联,就只是理论上的信仰。

所谓“理论富有,信愿难生”,就是说理论越多,信愿越难建立,为什么?因为理论太多了就会主次不分明,重点就隐没了。像蕅益大师讲“六信”,这是很圆满的,总共是三对、六个概念,就是自他、理事、因果,这就涵盖了很多理论。理解了这六个概念,信心就很扎实,很圆满。但是,如果往生这件事还没有解决,信愿就不具足。

也就是说,“六信”的核心是解决往生这件事,所有的信都是要解决往生这件事,对往生这件事认可了,确定了,信心就算生起来了,愿心也真实不虚了。所以,信、愿是一体的关系,信受即愿,不是信了之后再发愿。当然,在文字上可以讲“先相信,再发愿,再念佛”,分次第来说明,但是从内心来讲,信、愿、行是同时发生的,相信之后就一定愿往生,愿往生就一定会念佛,三者没有分开。

蕅益大师说,《弥陀疏钞》和《圆中钞》“文富义繁”,义理非常丰富、繁琐,众生反而难以产生信愿,很难抓住核心、要害,这是它的弊端;它的好处就是吸引人,可以摄受不同的众生。如果能藉由这些理论而入门,就能增强信心,就能解决往生问题;如果不能藉由这些理论而入门,理论就成了文字概念,不能解决往生问题,信愿就难以生起来。所以,信愿是以解决往生为标准的。

善导大师讲“信”,讲得直截了当,就是机法两种深信,深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深信阿弥陀佛有能力救度我们,靠佛力决定往生。也就是说,善导大师讲“信”不是从理论上讲的,因为讲理论有的人理解不了,反而很难生起信愿,也不能解决往生问题。比如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讲了半天,有的人对往生越来越怀疑,反而障碍了信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