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讲“三心既具,无行不成”,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以净土法门来讲,“三心”一发,念佛就决定往生。“无行不成”就是一定能成就,念佛决定能达成往生。这个“行”是指念佛,而不是指所有的修行,因为净土法门的正行是念佛。

当然,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只要具足“三心”,修其他任何行法也能往生。大家看《弥陀要解略注》第36页,蕅益大师讲“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当然,这里没有讲“三心”,而是讲“一一行成,皆生净土”。《观经疏》讲的是“三心既具,无行不成”,如果“三心”具足了,修所有的行法都能成就。

下面蕅益大师接着讲“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这就是对比,虽然“一一行成,皆生净土”,但是持名念佛最容易。以善导大师的判释来看,这就是正行和杂行的分别,持名念佛是正行,其他的都是杂行。

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观经》是用“三心”统摄万行,所以三心是关键,虽然三心讲在散善当中,其实它通定散二门,修定善要靠三心往生,修散善也要靠三心往生,三心不具足就不能往生。但是,三心具足之后,以什么行法为标准呢?就是念佛,这是正定业,三心跟念佛最相应。所以,我们理解三心的时候,要跟行法连贯起来。

那么,蕅益大师为什么要判信愿持名为宗呢?首先要理解这个“宗”。《观经》的宗旨是什么?是念佛三昧为宗,这是善导大师根据《观经》的流通分判的,经文说“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一部经的宗旨就决定了它的内容。《观经》讲三心是正因、念佛是正行,只要三心具足了,无论怎么念佛都能往生。当然,如果理解成要门的行法也可以,那就是方便了,行法不是正定业,而是通途的定善、散善,以此回向求往,如果三心具足了,也能往生。

所以,以善导大师的思想来看,只要三心具足,即使修定善、散善,回向也能往生。蕅益大师也有这样的观点,他说“一一行成,皆生净土”,但是下面讲“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这就转到念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