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现影”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这句话不太容易理解,这是讲“六信”当中的“信理”。前面讲到“信事”,说“‘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就是说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在十万亿国土之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就是不同于庄子所讲的寓言故事。

庄子在他的著作里经常打比喻,比如大鹏鸟鹏程万里,直飞九霄之外,他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既然如此,有人就问:“佛讲的极乐世界是否也是比喻呢?”不是的,佛讲的极乐世界是事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实呢?因为“现前一念不可尽故”,我们现前这一念无有穷尽,无有边界,所以我们面对的世界也是不可尽的。心和境是相关的,心不可尽,世界就不可尽,所以自然就有极乐世界了。

有很多人总是无法信佛,说:“真的有佛吗?真的有极乐世界吗?我怎么信不来呢?”因为不了解心性和环境的关系。如果知道心性无量无边,就知道对应的境界和事相也是无量无边的。这就是从事上说明极乐世界真实存在。

下面讲“信理”,“‘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前面讲的“信事”,只是说明确实有极乐世界,这个事实存在,但是以通途法门来讲,还要找到依据,要知道这个事实存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一定要用理论来支撑这个事实,所以就要“信理”。

那么,这个理论是什么呢?就是“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无论极乐世界多么遥远,都在我们心中,都跟心有关,都离不开这一念心,它是我们心中的产物。

“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这句话大家要注意,心性是无外的。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我们心中。我们的心有多大呢?不要把这个“心”理解成心脏,那就大错特错了。心是没有边界的,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在心里。比如从寺院走到街上,还是在心里;从东北走到西北,还是在心里;从娑婆世界走到他方世界,还是在心里。这就说明一切万法都没有离开心性,极乐世界也在我们心中。

这是从理论来讲的,就是万法不离心,这是通途法门经常讲的理论。净土法门一般不讲这个道理,为什么?因为这个道理不容易理解。但是,蕅益大师就讲极乐世界在我们心中,心是无量无边的,不能说“这是我的心,那是你的心”,把心分割成一块一块的,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凡夫的我执之心,不是佛法所讲的“真心”。

佛法所讲的“心性”,无古今,无大小,无长短,无方圆,无味道,无形象,到底在哪里呢?这是最难理解的,心性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它在哪里,但是它又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任何地方都有空气,但是又看不到空气的存在。

蕅益大师讲“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影”是影子。比如我们走在阳光下,因为我们有身体,阳光一照射,地上就有一个影子。这个影子是从哪里来的?是因为有身体,所以才有影子;如果没有身体,就没有影子了。

极乐世界就相当于影子,因为极乐世界的依、正、主、伴都跟我们的一念心有关,都是我们心中的影子,“依”是依报,“正”是正报,“主”是阿弥陀佛,“伴”是菩萨。

有的人不理解,说:“阿弥陀佛怎么成了我心里的影子?”因为万法都是以心为主,都是心之用、心之相,这时候主客位置就变了。如果站在阿弥陀佛那边来讲,阿弥陀佛是主人,其他的都是客人;如果站在心性的角度来讲,心就是主人,一切万法都是客人,心就是主体,一切万象都是心中显现的影子。

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个“心”是指真心,不是肉团心,也不是我执心,不能说:“我现在心里打妄想,阿弥陀佛是不是就成了我的影子?”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一切万法都离不开真心,极乐世界也是真心显现的影子。这里的“影子”可以理解为“相”,心性是体,极乐世界的依、正、主、伴都是相,是心体显现的形相,所以称为“影子”。心性是无形无相的,极乐世界的依、正、主、伴是有形有相的,既然有形有相,所以就成了影子。唯识宗讲“万法唯心生”,一切万法都是心所生的,就像显现的影子一样。

那么,蕅益大师讲这个道理,目的是什么呢?是要破除我们的执着。因为有的人觉得极乐世界在心外,认为往生西方就是心外求法,属于外道,这就容易让人误解,认为念佛求生西方背离了佛法的精神。所以蕅益大师就告诉大家,极乐世界是心性所现的影子,跟心性不矛盾,反而是一体的关系,所以可以念佛求往生,丝毫不违背心性、实相,不是心外求法,他是要说明这个道理。

通途法门讲到理论,就一定要回归心性,而净土法门不讲心性,但是不等于违背了心性之理,它依然符合心性之理。所以蕅益大师就用通途法门的理论来说明,极乐世界既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同时又不离心性,心境不二,心佛不二。

《华严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极乐世界和我们的心性是不二的,所以求往生很正常,既然我跟佛是不二的,我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求往生,求往生就回到心性当中了。

如果明白心性的道理,就知道“因往生而证无生”,往生之后就证得无生,因为心性本来就是无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往生到心性当中。所以,蕅益大师在“信自”当中就讲,一念回心即得往生。

善导大师讲“一心归命”,说一念愿生就能往生。蕅益大师换了一种说法,他说“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为什么?因为一念回心就回到心性当中,当然就往生了。极乐世界就在我们心中,不在心外,回到自己心中不就是往生了吗?

所以,蕅益大师是要建立一种观念,他是通过理论来说明,只要一念回心就能往生,因为极乐世界不在心外,还是在心中。但是,如果执着极乐世界在心中,认为外边没有极乐世界,那又成了颠倒,所以蕅益大师还要让我们相信有这个事实,外边有极乐世界。所以,两者要统一理解,不能执着一边,如果执着理,否定事,就是以理废事,理事有碍,理事就不圆融了。

净土法门不讲这个道理,因为我们理解不了,但是不等于净土法门违背了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儿通途法门的理论。蕅益大师在《要解》里为什么讲得比较缠绕?为什么总是讲实相、心性?其实这是针对喜欢理论的人讲的,让他们知道外在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而且外在的极乐世界跟心性是不二的,所以可以放心地求往生,只要一念回心就能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