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学修园地

blog

谈知足

世间都说“知足常乐”,反之,不知足则常苦。《佛遗教经》讲:“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要想脱离苦楚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就是离苦之法,是我们内心富足、安全、安稳之法。真正的贫穷不是没有钱,而是心灵贫穷。心不满足才是真正的贫穷,此与财富的多寡并无直接关系。“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

查看详情
blog

浅识“刚强难化的众生”

“浅识”是浅显的“浅”,“识”是认识的“识”。宗淳这段时间的学习,只浅显的认识到自己是刚强难化的众生,如果能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刚强难化的众生,说不定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惜刚强难化啊。学佛后常会听到说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难调难伏。这两个月学习《维摩诘经》,在这部经里遇到了原话。在香积佛品第十“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

查看详情
blog

众生病则菩萨病

《维摩诘经》的主要思想是贬低声闻二乘自我意识,赞扬大乘菩萨的无我奉献精神,体现了菩萨慈悲救度众生的本怀。对修菩萨道的要求有其独特的一面,虽然也主张菩萨以救度众生为本怀,但对菩萨行的要求有自己的特点。认为众生是菩萨净土的根本,随着所度众生的多少不同、众生的愿力不同、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所得到的净土也不同。而小乘只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不知道大乘佛法之“一实相印”。所谓实相即是无相,

查看详情
blog

从《维摩诘经》看净土法门之殊胜

《维摩诘经》是佛教重要经典,以不思议解脱为宗,讲说菩萨之不二境界,叹大褒圆,弹偏斥小,引导小乘回小向大,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其义理深遂,趣味无穷,典故颇丰,是学佛人必读的经典。此经虽是通途经典,其中一些典故及义理,确可与净土拉通理解,或可藉之了解净土法门的诸般殊胜,本文就此略探几点,以飨读者。一、唯心净土不妨西方净土《维摩诘经》第一品是“佛国品”,介绍如来净土之行,所谓心净则佛土净。舍利弗见此土不净

查看详情
blog

无尽灯

《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中,持世菩萨述己不堪任维摩诘所问疾之缘,其中以维摩诘受万二千天女,而授其道心及法乐,中遇波旬乞女,乞女欲归,诸天女问维摩诘“我等何故止于魔宫?”而引出维摩诘再授万二千天女无尽灯法门。 宗证以此处“无尽灯”为题,以对无尽灯之缘起,无尽灯之体用,无尽灯之所化,做一个浅短的报告。 一、无尽灯之缘起无尽灯法门之缘起,本因维摩诘以方便示疾而请世尊垂愍,世尊从舍利弗开始,至最后文殊菩萨承

查看详情
blog

有一种爱,叫十劫等待

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鞞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而难行道“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况且我们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无有出离之缘,全凭自力难以出离。此间总释为三难:空间处所:五浊恶世不净;时间:无佛之时,无大善知识;目标:求阿鞞跋致乃至成佛对于我们来说甚是高远。我们这个世界是杂生世界,有胎、卵、湿、化所生,苦乐万品,以杂业故。是本来不清净的,是污染的。我们就像是泥巴,在水

查看详情
blog

信之力

(一)“什么是真实的?”这是典型的西方问题,而典型的东方问题却是“你信不信?”通过这次《往生论注》的学习,我感受到为了众生的生死解脱问题,阿弥陀佛的大悲心,祖师大德的良苦用心。还有师父、辅讲师父、组长师父为之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想告诉我们:放心吧,请相信佛的教导;安心吧,在这个末法时代,我们短暂的生命里,只有发愿称念佛的名号求生净土可得解脱;相信吧,这是最适合我们的,是最快捷的修行方式。你信不

查看详情
blog

如实称名就是如实修行

昙鸾大师深体佛心,判净土三经皆以名号为经体,并指出一心归命后修五念门行就能成就往生安乐国,五门核心为赞叹门,但要如实赞叹才为如实修行,才能得如实功德。大师言:称彼如来名,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赞叹非口不宣,所以赞叹即是称彼如来名,善导和尚判称名一行为正行,为正定之业,正定之业即是自己成佛之业,也是摄众生成佛之业也,所以说如实称名就是如实修行。下面从三个方面试论述之,不当之处敬请师父和各位善知

查看详情
blog

不断烦恼而得涅槃

这两月学习的《维摩诘所说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引导小乘归入大乘。 现在的人们都觉得很烦恼,有善根的人很想通过修学佛法解除烦恼,《维摩诘经》中亦有断烦恼的开示。《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中,维摩诘菩萨认为如舍利弗在树下的宴坐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宴坐应是“不于三界现身意,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入涅槃”,若能如

查看详情
blog

略谈“毕竟等”和“即等”

如果能把《往生论注》“毕竟等”的概念从义理上吃透,那净土的很多境界、功德、受用,理解起来会更清晰一些。好,我们现在来消文: 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趣阶级,渐有无量功勋,经多劫数,然后乃得。 《十地经》说菩萨修行有渐次,需要一地至一地的往上修行证果,这个过程需要很久。有多久呢?“经多劫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通途修行证果很难。“此云何见阿弥陀佛时,毕竟与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耶?”《十地经》说菩萨要渐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