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法当然是学理论,学佛教的教理。教理史就是佛教思想演变轨迹形成的历史。佛教的思想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些变化,但根本上都来自佛经。佛经太多、太广,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看佛经,所以教理史的演变,实际上是一些读过佛经的人总结一点理论出来在世间传播;一些人知道得更多了,教理史又开始发生深化、演变。实际上不管怎么变,它都在佛教整体思想范围之内,只不过普通人不知道而已。就像孔子,他的思想在《论语》里,但很多人没有
关于佛教的人物史,这方面的历史资料比较多,佛教内部有,世间也有。人物史的源头就是佛陀,他也是佛教的开创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教是从哪里来的,佛教是谁创立的。佛陀下面有他的大弟子,大弟子中有菩萨,有声闻。菩萨中如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都是佛陀的大弟子。佛教寺院的大殿内塑的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或者一佛二声闻,就是佛和两位大弟子。如果是塑一佛二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文殊、
我们学佛,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如何运用佛法的智慧规范自我、改变人生呢?佛法有一个大原则,这是现代人很需要的,就是改变身、口、意三业。身业是身体的行为,口业是语言,意业是思想。我们在世间做事,身体的所作所为、语言、思想都要有标准,否则就无法改变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所有佛法理论最终都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一)改变口业 世间人平常讲的话多是抱怨、不满之辞,这就是口业,要
佛教已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史自然可以从地域上来分类,就是按照国家、地域来划分,比如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印度是佛教的源头,我们学佛教史,就要对印度佛教有所了解。如果对印度佛教都不了解的话,我们对佛的观念、认知是非常模糊的。佛教虽然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但如今的中国人几乎不了解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可能对孔子多少还知道一点。很多人把佛理解成传说中的、谁也没见过的人物,这就是因为不了解佛的历史、背
近代佛教史的研究,应该是受西方文化“学科分类”的影响,中国古代有经、史、子、集,中国的大学发展比较晚,西方的大学起步比较早,他们的分科比较细。那么佛教史的研究,在近代是从日本开始兴起,日本受西方影响非常大,他们的很多学术研究成果都是受西方学术研究理念的影响、带动。日本的佛教研究比较早,应该是在中国的清朝末期、民国时代,就有大量的佛教史出来了。这一风气也影响了中国,清朝末期、民国时期,有很多中国的学
虽然完整的佛教史很少,但是分类的、零散的还是有一些,在古代佛教史当中,存在一些相关的著作,而且大多数是出家人记载的。中国佛教虽以义理学修为重,但是受世间文化的影响,也有部分历史著作留存于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人物史就是《高僧传》这一类,专门记载古代高僧大德的生平和事迹。最早的一部就是梁朝慧皎的《梁高僧传》,这是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在《梁高僧传》之前还有《高僧传》,还有《名僧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