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的学修汇报会,在此想与大众分享一点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成长吧。

我们学修的氛围像大自然滋养万物一样,作家余华说过一个比喻:当一个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时,就像阳光、雨露、空气、土壤等等对树木的生长影响一样,但重要的是树木在接受阳光等的影响成长的时候,它是以树木的方式在成长。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氛围里学习,既能够相互促进、增上,又都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进步。

下面,我从学法、做事和练心来与大众分享我的修学体会。

(一)学法

刚学习的初期,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按部就班的随着计划的节奏走,每个月学习一本书,每个月都会诵经、自习、讨论和演讲,这样的模式也许一天两天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个月两个月也还是老样子,但经过一两年的积累就不一样了,就如水滴石穿,尤其在师父讲解《要解》和《观经》归宗后,我无形中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以前每当学世间学者的书时,我总是提不起兴趣,但这两个月我们学《隋唐佛教史》,师父导读说:我们不必去纠结他们对佛法义理的解读,但要注重里面的引文和出处,还可以通过他们的整理了解一些历史事件。按照师父所说我再去看书,就好多了。甚至当我去查阅祖师的原著时,发现作者的解读还真是有出入,而且祖师的原著也更简洁、有力和全面,这也激发了我想读祖师原著的兴趣。

上个月为了写演讲稿,我还把《破邪论》看了两遍。虽然看的时候有一点吃力,但还是觉得很法喜,用我们一位法师的话说就是很过瘾,因为从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祖师对教理教义的层层剖析,也能感受到祖师的刚骨。祖师的加持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的心中,让我更加有力量。

我们不是第一次学习学者写的书,师父类似的话应该也不是第一次说,但直到现在我才有这样的转变,我想这应该就是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意义之所在吧!最大的收获是,我在学习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做事

曾经听过一句特别棒的话:再小的事,以满满的诚心去做就是大事;再大的事,以散漫的心去做都是小事。确实是这样,事情本身没有大小之分,全凭我们的用心。佛门里的事更是如此,小到每天的撞钟、打板,只要能怀着恭敬心,如法如律的去做,龙天护法都会欢喜护持,大众听闻也会有法喜,道场也会更清净庄严。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小沙弥在撞钟,老和尚听后对小沙弥说:如果你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能够如此用心,将来一定能成大器。原来小沙弥在撞钟时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因此钟声离苦得乐,并以虔诚的心唱诵。从此以后,小沙弥无论事情大小,都用心去做,果真如老和尚所说成为法门龙象。

我们都知道在佛门里做的点点滴滴的事都是在培植福报,宗慧老菩萨说的一句话特别有智慧:世间人都忙着赚钱,我要赶紧到寺院来培福报。老菩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每天都是很细致、用心的在菜地里忙碌着除草、施肥,为寺院大众种植绿色蔬菜,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做的过程中非常欢喜,所以我又叫她“欢喜菩萨”。

其实,我们道场里也有很多这样默默的、很用心做事的法师和莲友,每每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我不禁在心里随喜赞叹他们,同时反省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是否也能够这样用心?

在任执事的这段世间里,我常在想:不是我足够优秀、足够有能力,常住才会让我来担任执事,而是常住慈悲我、锻炼我、成就我,给我一个能够为大众服务的机会,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有的时候会有情绪、有烦恼,但也会常常反省,也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一句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确实是这样,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真的是不容易,这时候也才会体会到师父和执事们的辛劳付出。换位思考和同理心也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

(三)练心

学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法,做事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做事,而是通过学法、做事来磨砺、提高我们的心性。稻盛和夫说过:一个人一生就只有两个目的,一是利他,一是提高心性。我们看祖师有的时候会让徒弟去做一些看似无用的琐事,比如我们都熟知的广钦老和尚让劳累了一天的弟子去把大小混杂在一起的钉子一一分别拣择出来。这些小事看似无用却有大用,因为通过这些琐事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历练我们的心性,这正是祖师的良苦用心。 

师父也常对我们说,在学法、做事的过程中要时时观照自己内心的变化。也就是在学法、做事的过程中自己的烦恼有没有少一点,我执有没有淡一点,法喜有没有多一点。对于一个往生已经决定成就的人来说,无论是学法、做事,还是念佛,他的心境都应该是轻松、自在、庆喜又豪迈的。

前段时间,师父在为大众开示《法宝手册》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有很多人反而是在培养自己的烦恼习气。乍听这句话,我感到惊讶,心想:师父为什会用“培养习气”这个词?可能一般都会用“随顺习气”。细细思考后,才稍稍有点体会。“随顺习气”所指是程度比较浅的层面,“培养习气”就有一种故意为之,而且带有一种很深的我执的观念在其中,而且还会用很多理由为自己做辩解。

想到此,我不禁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是在随顺自己的习气,还是在培养自己的习气,还是以法为镜来观照自己,通过学法、做事来磨砺自己的心性,使自己的僧格更加完善?

(四)小结

学法则理明,理明则信深。只有自己是个明白的念佛人,也才能让别人明白念佛往生的道理,因为你不可能给别人你所没有的东西。做事就是实践佛法理论的过程,也是运用佛法的智慧克服我们的烦恼习气的过程。当我们能够克服的习气越多的时候,我们的心性也会自然的得到提高。当心性有所提高后,我们的心态自然也会更加自在、豁达,人生之路,或者说出家之路也会更加畅通无阻。

这一路走来,我时时都感受到善知识的加持护念,得到同行善友的提携帮助,正是因为有这种种的因缘成就,我才能够在出家路上一点点的进步和成长。往后,我当继续用心学法,发心做事,安心念佛,常怀惭愧,仰谢佛恩,感念师恩。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师父,感恩常住大众。


                                                                                                                              作者:释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