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哪些是超胜诸佛之愿?答:所谓超诸佛之愿,首先应从总体观,以四十八愿一一关联,舍此无彼,舍彼无此。就总体而言,四十八愿乃法藏比丘观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之后,五劫思惟,舍其粗恶取其精妙而成。法藏比丘“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应是就总体而言。若别论之,其超越诸佛之处,大要有五义:一愿力超胜,如经言:“发愿逾诸佛”。二国土超胜,如经言:“国土第一,而无等双”。三佛德超胜,如经言:“
问:如何看待道场、团队里的是非?如何面对呢? 答:有很多人在找道场,想找什么道场呢?找“清净”道场!但是走的道场越多,就越发现道场都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呢?因为人不清净。哪里的道场最清净呢?孤庙,没有人的道场!没有人,就没有是非,就没有烦恼;只要有人,就有是非,就有烦恼。所以道场不清净并不是坏事,因为人有烦恼才需要到道场里面去修行,道场是来成就你的,不清净的人来到道场慢慢地变得清净了,少烦恼了,这
问:(一)经中说的“乃至十念”,是指平日每天十念?还是临终十念?还是一生中只要念过十念?(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好难做得到哦,是不是往生无望啊?往生的决定条件是什么啊?(三)有人说,每天相续念佛,不管多少都能往生,念多念少一个样,念好念坏一个样,真这么简单吗?有经典依据吗? 答:(一)乃至十念重在“乃至”二字,即非固定数目,多少通摄,多则无数,少至十声、一声等,善导和尚解释为“上尽一形,下至一
问:《阿弥陀经》是方便说还是实相说?答:《阿弥陀经》是实相说,不是方便说。有人说念佛法门是方便之法,法是方便之法,但是说是实相说,说的是真实的道理,只是法很方便很容易而已。不能因为它很方便,就说这个法也是方便之法。很多学其他法门的人可能会对净土宗有误解,觉得念佛法门方便,谁都可以念,出家在家都可以念,清净心散乱心也可以念,就觉得这个法是方便,好像不究竟不圆满。这只是看到了形式上的方便,而不了解其内
问:“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这两句话在文钞里面讲得比较多,在《华严经》里面也有讲,《华严经》也会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就是所有的法门,都是从法界里面流出来的。这里“法界”是指的什么呢?就是理法界---真如法界。《华严经》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佛的境界,所有的法都是从这个真实的境界里面流露出来的。但印光大师讲这
持戒可能也会让有些人生烦恼,因为做不到,又必须要去做;犯了戒知道有过失,心里也会有负担、有包袱。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用另外的方式来弥补了,就是从理论上,包括以净土法义——比如机法深信,来调和我们内在的这种冲突。学戒之后,行为上做不到的地方怎么办?如果太执著戒律,可能也会烦恼重重,像犯了法的人一样,天天担心被法律制裁,像逃犯,惶惶不可终日。 犯戒的人,就相当于世间犯法的人。犯了法,随时担心哪一
问:在《灵岩遗旨》的58页,有一段话:“良以一切诸佛与诸佛无上觉道之法,皆从此经出。”怎么理解?答:我们看这段话,先要看这一封书信它的前提。这封书信前面讲的是《金刚经》,这一段话的前面还有几句话要看。“至于受持此经,为他人说,虽四句、三句、两句、一句,其福胜彼,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布施,及无量百千万亿劫,日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它是在讲你受持《金刚经》这部经典,哪怕是四句、三句、两句、
问:“南无阿弥陀佛展开是八万四千法门,收起是一句佛号”,这句话怎么理解?答:这句话说明净土法门的一个特点:收起是一句佛号,就是简单、容易,六个字;把它展开,那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一切法门的功德都在其中。这个有经典依据,也有很多祖师开示。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就包含一切功德,佛的功德本来就包含一切功德。这一点我们要理解。什么叫“佛”?就像国家主席,古代叫皇帝,皇帝是统管整个国家的,那么所有的
问:在弟子看来,印祖于法自在,为何晚年还示现闭关,念佛待死,这对于当今出家念佛人有何启迪?答:要不要闭关念佛?印光大师当然比较特殊,他一生中有多次闭关,早期是在普陀山,二十多年。不过印光大师的这个闭关,我们理解时要注意一点,他的闭关跟现在人提倡的闭关是不一样的。现在人是闭死关,就是门一关,吃、住啥都要别人来服务照顾,但印光大师的闭关应该不是这样的。当然可能有些需要照顾的地方,由常住提供照顾,但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