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向净土后,还需要了解净土法义。有了机深信的基础,再来了解净土法义,法深信就有了。所以,学戒律是培养我们机法深信的一个契入点。

 

有了机深信之后,依然还是会尊重戒律,还是会力所能及去做。不是说我是凡夫众生我就无所谓了,就放任自由了,也不用去持戒了,这就是自暴自弃,跟佛法相违背,跟自我也是相违背的,对身心、对佛法、对大众、对社会都没有一点好处。

 

站在一个佛弟子的立场,还是要去维护戒律,力所能及去做,做多少算多少。就像学生一样,到了学校,不能因为听得很困难,学不懂,就不学了,回去了,甚至天天逃学、逃课。越是听不懂,越要用心去听、去学,至于有做不到的地方,以惭愧心,尽量慢慢去做,去克服自己的习性毛病,这才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心态。

 

持戒的过程当中,又不标榜戒律,不以戒律来显耀自己,同时从修学方法、信仰归宿讲,也不是以戒律为依,而是以念佛为宗,安心于念佛。这个时候戒律就隐没掉了,持戒而隐没戒律。《无量寿经》有一句话讲:

 

譬如劫水弥满世界,

其中万物沉没不现,

滉漾浩汗,唯见大水。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

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声闻菩萨的光明都隐没了,那我们那一点持戒功德也就自然隐没掉了——是隐于念佛当中,不是说没有,因为念佛包含一切功德、超越一切功德。


d4e7626c6cb8f54730d85637da877f7.jpg

 

所以,能持戒的人不需要去刻意彰显戒德;懂得教理,有禅定功夫的人,也不用刻意彰显自己的修行,因为佛号功德比这个功德大得多。就像shan dao大师,又能持戒,又有禅定功夫,还有神通,还有智慧,还能著书立说,还能弘法利生,但是他从来不讲自己这些个人行为,他讲的就是念佛,专一念佛。因为所有个人的修行,个人的一点点微弱的光芒,都隐没在佛的光明当中去了。这样,标显的就不是戒律、个人的德行,而是念佛一法。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行法上、事相上,都是以念佛为宗。其他方面做得再好,都是隐没的,都不会彰显出来。

 

除非像其他宗派的祖师——律宗的祖师,他就要标榜。如果律宗祖师都不标榜戒律,那就违背他宗派的精神了。

 

学哪一个宗派,标榜的就是这个法门的宗旨。学净土法门,是以念佛往生净土为宗,显现的所作所为都是依这个宗旨。其他的——持戒也好,学教理也好,包括其他一些功德善事,都可以做,但是不需要显露,不会作为行持上的一个示范,好像明显地去劝化他人。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人,不会跟净土的信仰相冲突,又不会破坏其他教法,彼此就可以兼顾了。

 

我们自己能做到的地方,尽量去做,尽管是提倡念佛,但是行为上也可以被世人所接受,在佛门能够立足,在世间能够引导他人,自自然然就可以起到自利利他的作用。


(来源 | 《浅谈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