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法、报、化三身的关系
问:法、报、化三身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法、报、化三身之间的关系?
答:法、报、化三身是佛教的常识,一般是用来说明佛的三身的,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
法身是佛和众生都有的,这就是不二。有句话叫“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其实十方众生跟佛也是同共一法身,因为法身是共通的。
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化身是用,它们之间是体、相、用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性有体、相、用三种功能。佛的功德已经圆满了,所以佛既有法身,也有报身、化身。而众生只有法身,没有报身、化身。
我们吃饭之前念的《供养偈》,有一句是“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就是讲佛的三身功德。“清净法身”标志着佛已经证得本性,所以就有“圆满报身”,这是功德圆满之相,福德、智慧都圆满了就有报身。
法身是无始无终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如果还问:“这一念无明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心是怎么生起的?”这就违背了佛法的精神。佛教讲“无始无终”,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有人问:“地球是怎么产生的?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些问题跟佛法的精神完全不相应。当然,有时候还是会找源头,但找到的源头只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的源头。
世间人都在考证人类的历史有多长,其实永远也考证不出来,没办法考证,因为没有起点,那还怎么考证呢?就算考证到一个起点,但是在这个起点之前还有起点,这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法身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这就是佛教经常讲的“不生不灭”,为什么不生?因为没有起点,无始无终,这就是法身的特点。
禅宗一般都是从法身的角度来讲的,因为禅宗注重心性,它不讲有相,而是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让我们回到心性当中,把心性的本来功德彰显出来,这就是法身。
法身圆满显现之后就成为报身,就成佛了。报身是有始无终的,所谓“有始”,就是修行功德圆满了,成佛了,报身就开始了,所以报身有起点。《阿弥陀经》讲“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就有起点,有时间概念。经中有没有讲“法身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没有,如果这样讲就有问题了。
报身佛是有始无终的,成佛之后报身就不会消失,“无终”就是永远成就,不会有烦恼,不会有贪、瞋、痴,功德圆满。这时候报身和法身就是相应的,法身是性德,报身是修德。法身是本性当中具足的功德,佛的法身跟众生的法身不二,都是一样的,但是佛把法身功德彰显出来了,这就叫“修德”,就是通过修行显现出功德。
“性德”和“修德”都是佛教的专用词语,但是在净土法门里很少听到,通途法门讲得比较多,所以我们要适当了解一些通途法门的理论,这对于我们理解佛法还是有帮助的。当然,我们不是靠这个往生,它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佛法的工具而已。
我们能不能看到佛的报身?看不到。《观经》讲,阿弥陀佛的报身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那么高,太高大、太精妙了,必须达到菩萨的境界才能看到,凡夫根本看不到佛的报身。
天台宗讲“四土”,其中有一个“实报庄严土”,什么人才能往生到这里呢?菩萨,因为只有菩萨能看到佛的报身,所以叫“实报庄严土”。但是菩萨的功德不圆满,境界有高有低,因此菩萨所见就不同,但是至少能看到佛的一部分报身。
我们只能看到化身佛,比如在梦中看到一尊佛,很高很大,而且放光,这就是化身佛。报身佛我们现在看不到,只有往生之后才能看到佛的真实报身。
那么,阿弥陀佛是什么佛呢?报身佛。善导大师为什么要判阿弥陀佛是报佛、极乐世界是报土呢?首先是从理论来判的,因为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都是酬因之果报;另外,报身居住在哪里?只能居住在净土,报身没办法在秽土显现,因为秽土是染污的世界。所以,即使佛在这里示现报身相,我们还是看不到。佛的报身只能在净土看到,只有我们的境界提升了,比如往生极乐世界之后,才能看到佛的报身。
那么,净土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净土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极乐世界是“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虽然释迦佛讲“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其实这只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如果往西方走,去找极乐世界,靠自己的能力永远也找不到,这要靠信仰,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就可以了。
经常有人问:“极乐世界为什么在西方?”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如果释迦佛说极乐世界在东方,有的人又会问:“极乐世界为什么在东方?”这就叫“辗转戏论”,这是毫无意义的问题,就像问别人:“你为什么姓李?他为什么姓张?”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提问一定要据理而问。
因为报身佛只能在净土显现,所以善导大师就判极乐世界是报土、阿弥陀佛是报佛。反过来,如果报身佛不在净土,还会在哪里呢?就没有地方可待了,就找不到佛的报身了。所以,凡是居住在净土的佛,一定是报身佛。
释迦佛的报身在哪里?在无胜净土。每尊佛都有自己的报土。我们在娑婆世界看到的释迦佛,他是什么佛?化身佛,就是化现出来的一尊佛,从报身当中化现出来的。化身佛有始有终,像释迦佛,他出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印度,投胎在王宫,成为皇太子,19岁出家修行,最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80岁入灭,这就是有始有终、有生有灭。
有人说:“佛也有生死啊?”学基督教的人就说“佛教也不圆满,佛不是也死了,也离开世间了吗?上帝永远存在,上帝是永生的”,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个问题,怎么辩解呢?释迦佛确实离开世间了,而上帝是永恒的,到底哪个境界高呢?我们要知道,释迦佛只是化身佛,释迦佛离开世间是不是就没有了、消失了?不是的,他的报身和法身还在,他还可以化现为一尊佛,他在这里消失了,但是在另一个地方又现身了,这就是千百亿化身,每个人都能同时见到释迦佛为自己说法。
有人问:“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到底是什么身份?是真有其人吗?”我们不知道,要么是真有其人,要么就是化身,是菩萨化现为人,跟释迦佛一样,也来到印度,出生在某个家庭,然后出家修行,成为菩萨。要么就像观音菩萨一样,众生应以何身得度,他就示现何身。
菩萨怎样都可以,我们不能给菩萨定位,不能说“他一定是什么样”,他可以是报身,也可以是化身,也可以无中生有,突然就来了。像虚云老和尚朝拜五台山,途中生病了,有一个叫文吉的人照顾他,文吉走后,虚云老和尚在整个五台山打听,没有人听过文吉的名字,所以他就怀疑文吉是文殊菩萨示现的。这就是化身,化身有始有终。
这三身是一体的关系,三身不离,一而三,三而一。只要成佛了,这三身就同时具足。所以,我们对佛的理解不能局限在某个点上,要从整体来理解。比如我们塑造的佛像,这是什么身?这是化身佛;或者画一尊佛像,这也是化身佛,化身可以有多种示现。
三身是一体的,我们不能说“法身是一个样子,报身是一个样子,化身是一个样子”,那就把一尊佛变成三尊佛了。当然,三身是一体的,但是又可以分为三个。
法身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味道,没有颜色,我们想理解法身,只能靠智慧,靠悟性。法身佛,我们无法用肉眼观看,只能靠慧眼才能见到。报身佛,只有菩萨以上的才能见到,凡夫的肉眼也见不到。化身佛,凡夫的肉眼能见到。
相对来说,最难理解的是法身。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化身是用,佛具足三身,就说明心性具备这三种功能。心性之体是无形无相的,心性之相是圆满的报身,心性之用就是千百亿化身。那么,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因缘之下,就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禅宗偏重于法身;净土宗偏重于报身,极乐世界是报土,阿弥陀佛是报佛,有形有相;在秽土只有佛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