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念佛与不皈依念佛,功德都一样,只要愿意去极乐世界,念佛也都可以往生西方。不同在哪里呢?皈依之后你会有三宝的加持,会有一个自我的约束,会把自己当做一个佛弟子来看待,来要求自己。
问:真正的恭敬就是从命,真正的供养就是念佛,师父,我对您视而不见,不是不恭敬,而是在认真的“供养”,因为太烦琐的跪拜,让我觉得浪费时间,而且有造作的嫌疑,不知这种心态是否犯了轻慢罪?答:理上无妨,事则不妥。真恭敬则一切行为皆非造作,应属自然。世人尚有“诚于中,形于外”之说,何况佛法。经典中更有常不轻菩萨见人即礼之特举。不过现实世间,具体礼拜事宜,可视环境、时节因缘决定,不是一定要随时都得礼拜,很多
问: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哪些是超胜诸佛之愿?答:所谓超诸佛之愿,首先应从总体观,以四十八愿一一关联,舍此无彼,舍彼无此。就总体而言,四十八愿乃法藏比丘观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之后,五劫思惟,舍其粗恶取其精妙而成。法藏比丘“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应是就总体而言。若别论之,其超越诸佛之处,大要有五义:一愿力超胜,如经言:“发愿逾诸佛”。二国土超胜,如经言:“国土第一,而无等双”。三佛德超胜,如经言:“
问:如何看待道场、团队里的是非?如何面对呢? 答:有很多人在找道场,想找什么道场呢?找“清净”道场!但是走的道场越多,就越发现道场都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呢?因为人不清净。哪里的道场最清净呢?孤庙,没有人的道场!没有人,就没有是非,就没有烦恼;只要有人,就有是非,就有烦恼。所以道场不清净并不是坏事,因为人有烦恼才需要到道场里面去修行,道场是来成就你的,不清净的人来到道场慢慢地变得清净了,少烦恼了,这
问:(一)经中说的“乃至十念”,是指平日每天十念?还是临终十念?还是一生中只要念过十念?(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好难做得到哦,是不是往生无望啊?往生的决定条件是什么啊?(三)有人说,每天相续念佛,不管多少都能往生,念多念少一个样,念好念坏一个样,真这么简单吗?有经典依据吗? 答:(一)乃至十念重在“乃至”二字,即非固定数目,多少通摄,多则无数,少至十声、一声等,善导和尚解释为“上尽一形,下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