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师讲了机法两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为什么要用“决定深信”这个词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答:“决定深信”就是要确认,不可怀疑。众生闻到凈土法门之前都是不确定的,不能肯定,而“决定深信”就是要肯定、认可。凡夫在生死轮回当中,要解决生死大事,一定要找到门道,门在哪里呢?就在机深信和法深信上。

机深信就是相信自己是凡夫,但是我们愿意认可自己是凡夫吗?有很多人是不愿意的,总把自己往上看,“我要做圣人,我不甘心做凡夫,我要向圣人看齐”。世间有一句话叫“见贤思齐”,见到佛菩萨的境界、修证,就想向佛菩萨学习,多数学佛人都以此为标准。

而善導大师让我们具足机深信,这个方向就转过来了,我们要看清自己是什么根机。原先对自己的根机不确定的,或者是向圣人看齐的,这时候就要调整方向了,要看清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这就是对自我的深刻反省。看清自己的根机之后,还要认定下来,不能改变,“决定”就是不能改变。

 这是第一个“决定深信”,讲的是机深信。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凡夫的阶段,还要转入第二个“决定深信”,也就是法深信,决定深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能救度我们这样的众生。那么,法深信是谁决定的呢?不是我们决定的,而是阿弥陀佛决定的。

 前面的机深信是我们自己决定的,但是也要用佛法来观照。释迦佛讲了八万四千法门,讲了凡夫、圣人的境界,我们可以用圣人的境界衡量自己,看看自己是凡夫还是圣人,一比较就知道了,我们是凡夫。

 佛法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有没有贪、瞋、痴,用佛法一对照就知道了,就发现自己有贪、瞋、痴,可见我们是凡夫。所以,机深信所讲的“决定”,也是用佛法观照自己之后才决定的,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用佛法观照自己,就发现自己是凡夫,这就定下来了。

 那么,我们这样的凡夫,解脱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法深信。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讲“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由阿弥陀佛决定的。阿弥陀佛发了这个誓愿,然后又成就了这个誓愿,所以这件事就定下来了,我们认可、接受了,我们心中也决定了。

 “决定”就是确定下来,不能改变。我们从不定到决定,从怀疑到信仰,这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首先由不信到相信,然后再由不定到决定。所以,善導大师讲“深信”的时候,都是讲“决定深信”,他没有讲“必定深信”,这两个词的意义还是有差别的。如果说“必定深信”,就是还没有确定下来。而“决定深信”就是确定下来了,不可改变,犹如金刚,金刚是不坏的,它不会被其他任何东西破坏。所以,善導大师讲“决定深信”,一旦确定之后就不会改变,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