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宏道为什么会往生边地?
问:网上说《西方合论》的作者明代的袁宏道往生之后生在边地,像他这样的凈土宗大德怎么会生在边地呢?
答:这要等我们往生之后,才知道袁宏道到底往生到了哪里。
佛教有一部著作叫《凈土圣贤录》,是专门记载古代往生案例的。其中,宋朝以后的往生事例,很多都有“三辈、九品、边地、报土、金台、银台”之类的说法,但是早期的往生传里就没有这些概念。我们看隋唐时期,尤其是从善導大师往生之后开始,一直到唐代结束,在这200多年的时间里,往生传里很少提到边地、品位等概念。
恰恰是在宋朝以后,往生传里几乎都有上品上生或边地往生的说法,甚至阿弥陀佛还会在梦中示现,告诉某某人他会往生到哪里。还有人讲,如果临终看到的是银台,就不愿意往生,一定要让阿弥陀佛给自己一个金台,然后才愿意往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跟当时流传的凈土法义有关。宋朝以后,凈土思想有一种观点,就是往生之后有品位差别,金台就是最高品位,即上品上生。有很多人都求上品上生,包括现在也有很多人求上品上生,如果是下品下生,很多人就不甘心。
这要等我们往生之后,才知道袁宏道到底往生到了哪里。
佛教有一部著作叫《凈土圣贤录》,是专门记载古代往生案例的。其中,宋朝以后的往生事例,很多都有“三辈、九品、边地、报土、金台、银台”之类的说法,但是早期的往生传里就没有这些概念。我们看隋唐时期,尤其是从善導大师往生之后开始,一直到唐代结束,在这200多年的时间里,往生传里很少提到边地、品位等概念。
恰恰是在宋朝以后,往生传里几乎都有上品上生或边地往生的说法,甚至阿弥陀佛还会在梦中示现,告诉某某人他会往生到哪里。还有人讲,如果临终看到的是银台,就不愿意往生,一定要让阿弥陀佛给自己一个金台,然后才愿意往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跟当时流传的凈土法义有关。宋朝以后,凈土思想有一种观点,就是往生之后有品位差别,金台就是最高品位,即上品上生。有很多人都求上品上生,包括现在也有很多人求上品上生,如果是下品下生,很多人就不甘心。
报土和边地有什么差别呢?是不是报土在中间、边地在旁边呢?如果这样理解,就是世俗的观点。我们对佛教的词语要有准确的认识,了解清楚之后,再看善導大师的思想,就知道善導大师为什么判五乘齐入报土,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解释报土和报佛的意义,这就是在定位,告诉我们专修念佛往生报土,没有边地之说。
在善導大师的思想里没有“边地”的说法,但是在《往生礼赞》里,善導大师引用彦琮法师的话,说“疑多边地久,德少上生难”,德少的人往生很难,疑惑多的人在边地待的时间很久。这个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明信佛智,莲花化生;疑惑佛智,边地胎生”,边地胎生是由疑惑心造成的。如果有疑惑,心里就有障碍,“念佛能往生吗?好像不行吧?”心里就打问号了,问号越多,心里的障碍就越多。往生的障碍不是来自于业障,而是来自于疑惑,有疑惑就有隔阂。
报土和边地有什么差别呢?是不是报土在中间、边地在旁边呢?如果这样理解,就是世俗的观点。我们对佛教的词语要有准确的认识,了解清楚之后,再看善導大师的思想,就知道善導大师为什么判五乘齐入报土,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解释报土和报佛的意义,这就是在定位,告诉我们专修念佛往生报土,没有边地之说。
在善導大师的思想里没有“边地”的说法,但是在《往生礼赞》里,善導大师引用彦琮法师的话,说“疑多边地久,德少上生难”,德少的人往生很难,疑惑多的人在边地待的时间很久。这个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明信佛智,莲花化生;疑惑佛智,边地胎生”,边地胎生是由疑惑心造成的。如果有疑惑,心里就有障碍,“念佛能往生吗?好像不行吧?”心里就打问号了,问号越多,心里的障碍就越多。往生的障碍不是来自于业障,而是来自于疑惑,有疑惑就有隔阂。
我们用世间的比喻来说明,比如两个人交往,如果完全相信对方,自己的私心、隐私都可以跟对方讲,这时候有没有隔阂呢?没有。如果两个人之间有隔阂,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句话都不想讲。疑惑越多,两个人的距离就越远,哪怕天天住在一起,距离也很远。比如夫妻闹矛盾了,要离婚,这时候有话可讲吗?没有,这就是有疑问,有隔阂。心里有隔阂,障碍就非常大。
我们跟极乐凈土、阿弥陀佛的隔阂是什么?就是怀疑。如果半信半疑,虽然有一些疑惑,但是不障碍自己念佛,也不障碍自己求往生,这样就会往生到边地。所以,边地不是佛设置的,而是自己的疑惑心造成的。疑惑心一旦消失了,边地也就消失了,不存在了。
善導大师判教,从其他法门到凈土法门,从要门到弘愿,从助业到正定业,这是三个级别,到了最后的正定业,才算把凈土宗判完了。
其他祖师都没有判到正定业这一步,像龙树菩萨只是笼统地讲了难行道、易行道,易行道就是指念佛往生。念佛往生当然有经典的依据,但是经中讲,修三福也能往生,修观想也能往生。那么,念佛与其他行业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其他祖师都没有交代。
只有善導大师判念佛是正定业,因为念佛顺佛本愿,决定往生,直入报土,这样,念佛的意义和独特性就彰显出来了。修其他的行业想往生,就是往生边地疑城,而且很难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