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问答决疑

blog

身体不好如何面对

问:弟子业障深重,从小就有特别怕冷的毛病,一到冬天,整个人就象掉进冰窟窿里一样。虽已念佛几年了,但怕冷的毛病还照旧。听说“冷水浴”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但我又觉得这不是在弥陀之外去求健康吗?这样能算是对六字万德洪名的完全信顺吗?所谓“通身放下,彻底靠倒”是单指“念佛必得往生”而言呢?还是指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请师父慈悲开示!南无阿弥陀佛!答:身体的毛病,一任业缘。有两种方式面对:一不必用心,只管

查看详情
blog

《阿弥陀经》是方便说还是实相说

问:《阿弥陀经》是方便说还是实相说?答:《阿弥陀经》是实相说,不是方便说。有人说念佛法门是方便之法,法是方便之法,但是说是实相说,说的是真实的道理,只是法很方便很容易而已。不能因为它很方便,就说这个法也是方便之法。很多学其他法门的人可能会对净土宗有误解,觉得念佛法门方便,谁都可以念,出家在家都可以念,清净心散乱心也可以念,就觉得这个法是方便,好像不究竟不圆满。这只是看到了形式上的方便,而不了解其内

查看详情
blog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是何意思

问:“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这两句话在文钞里面讲得比较多,在《华严经》里面也有讲,《华严经》也会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就是所有的法门,都是从法界里面流出来的。这里“法界”是指的什么呢?就是理法界---真如法界。《华严经》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佛的境界,所有的法都是从这个真实的境界里面流露出来的。但印光大师讲这

查看详情
blog

学戒之后,行为上做不到的地方怎么办

持戒可能也会让有些人生烦恼,因为做不到,又必须要去做;犯了戒知道有过失,心里也会有负担、有包袱。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用另外的方式来弥补了,就是从理论上,包括以净土法义——比如机法深信,来调和我们内在的这种冲突。学戒之后,行为上做不到的地方怎么办?如果太执著戒律,可能也会烦恼重重,像犯了法的人一样,天天担心被法律制裁,像逃犯,惶惶不可终日。 犯戒的人,就相当于世间犯法的人。犯了法,随时担心哪一

查看详情
blog

怎样理解“良以一切诸佛与诸佛无上觉道之法,皆从此经出”

问:在《灵岩遗旨》的58页,有一段话:“良以一切诸佛与诸佛无上觉道之法,皆从此经出。”怎么理解?答:我们看这段话,先要看这一封书信它的前提。这封书信前面讲的是《金刚经》,这一段话的前面还有几句话要看。“至于受持此经,为他人说,虽四句、三句、两句、一句,其福胜彼,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布施,及无量百千万亿劫,日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它是在讲你受持《金刚经》这部经典,哪怕是四句、三句、两句、

查看详情
blog

怎么理解“南无阿弥陀佛展开是八万四千法门,收起是一句佛号”

问:“南无阿弥陀佛展开是八万四千法门,收起是一句佛号”,这句话怎么理解?答:这句话说明净土法门的一个特点:收起是一句佛号,就是简单、容易,六个字;把它展开,那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一切法门的功德都在其中。这个有经典依据,也有很多祖师开示。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就包含一切功德,佛的功德本来就包含一切功德。这一点我们要理解。什么叫“佛”?就像国家主席,古代叫皇帝,皇帝是统管整个国家的,那么所有的

查看详情
blog

印光大师晚年示现闭关,念佛待死,这对于当今出家念佛人有何启迪

问:在弟子看来,印祖于法自在,为何晚年还示现闭关,念佛待死,这对于当今出家念佛人有何启迪?答:要不要闭关念佛?印光大师当然比较特殊,他一生中有多次闭关,早期是在普陀山,二十多年。不过印光大师的这个闭关,我们理解时要注意一点,他的闭关跟现在人提倡的闭关是不一样的。现在人是闭死关,就是门一关,吃、住啥都要别人来服务照顾,但印光大师的闭关应该不是这样的。当然可能有些需要照顾的地方,由常住提供照顾,但是相

查看详情
blog

他力相对自力而存在,而往生纯靠他力,此时自力该如何安立

问:他力相对自力而存在,对于往生而言,纯靠他力,此时自力,该如何安立?答:纯靠他力,自力怎么安立?要不要安立?纯靠他力了,还需要安立自力吗?如果还要安立自力,就不是纯靠他力了。他力也不是相对自力而存在的,他力是如实存在的,自力也是如实存在的,它们是两个体系。他力也存在,自力也存在,讲他和讲自,在概念上是相对的,但是这两种理论体系是客观存在的。自力就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这是一个客观真理。比如我们修

查看详情
blog

如何理解“生者决定生,生而无生;去者实不去,不去而去”

问:“生者决定生,生而无生;去者实不去,不去而去”这几句话挺缠绕的,不知道怎么理解?答:这几句话在蕅益大师的《净土十要》里面出现比较多,可能《印光大师文钞》里面也有。像天台宗、禅宗等解释净土观点的著作中这类话就特别多。这两句话是挺矛盾,挺缠绕。“生者决定生,生而无生。”要理解这样的话,先要明白两个概念,第一个是“生”,指的是往生。无生呢?就是通途法门讲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是这种无生的生,无生法忍

查看详情
blog

怎样理解“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赅果海,果彻因源”这句话

问:经常看到“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句话。请问怎样理解?答:这句话《印光大师文钞》中出现得特别多。“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里面有几个概念要明白。果地、因地,果地就是成佛之后,因果报得到的功德利益,它是圆满的。果地觉,就是果地成就之后的觉悟境界。因地心,就是我们现在发心在因地修行的这种心。“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以佛的果地觉悟,作为我们现在修因的心。这句话用在净土法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