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直说 2023-10-18 音频资料 212 有人说“往生需要多善根、大善根,我要赶快修行”,其实善根不是修来的,而是闻到六字名号,这就是善根成熟了。我们有没有善根,不是看我们自己,而是看佛号,佛号就是多善根,我们能遇到佛号,能称名念佛,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查看详情
《观经》归宗 2023-12-18 音频资料 102 《佛说观无量寿经》者,是释遵大悲之极唱、弥陀别意之玄宗也。统顿渐于两门,万行同归于一实;摄善恶于弘愿,群迷立还于本家。二尊遣唤,互为郢匠。乃是三世觉路,众车同辙。 查看详情
无量寿经探源 2023-10-15 音频资料 139 印光大师讲,净土信仰者,有两种人最容易得利益,一是上根利智之人,二是愚夫愚妇。上根利智之人是从理论上深信此法殊胜,能专修念佛;下愚之人虽然不能深入理论,但是净土信仰比较牢固,能守本分,安心念佛,这样也能得到净土法门的利益。而中间之人最难得益,因为不上不下,智慧不够,信仰也不够。智慧不够,还不能学习经典;信仰不够,不愿意老实念佛,这样就会失去根本大利。 查看详情
如何安住道场 2025-04-16 音频资料 12 了解一个道场的性质,才会决定自己能否安住于道场。这样个人要来常住道场修学等,都要跟道场相适应。净土道场跟一般的道场有所不同,出家众、在家众、男众、女众共住,有特殊性。从佛法的角度讲,也存在合理性,当然也有些不合理的因素在。因为大家有共同的因缘,共住一起,所以很多事情就需要规范。 查看详情
安身立命之道 2025-03-27 音频资料 22 在传统观念当中,安身立命是一个重要概念,尤其是中国的儒家,它就讲安身立命。佛教虽然不讲这个概念,但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人活在世间,首先就要解决安身的问题。安身之后就要立命,我们的生命要用在哪些地方?怎么发挥人生的意义? 查看详情
为僧之道 2025-02-19 音频资料 26 “僧”跟世间人的意义不一样,世间的个人是个体,僧是和合众,是大众共居的团体。当时是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的,一是僧的意义,二是僧的管理,三是僧的类别,四是僧的守则,大致说明了僧人和僧团的关系,以及僧众的特殊意义。今天接着这个话题,讲一个相关的内容,就是“为僧之道”。 查看详情
僧之意义及守则 2025-02-19 音频资料 25 僧团不是指个人,而是指团体,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个人怎样融入团体,团体怎样维持,等等。世间的团体都是靠法律、利益、人情关系来维持的,佛门不靠这些,而是靠“道”和“法”来维持,这对僧团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查看详情
人生之旅 2025-01-21 音频资料 46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有很多次旅游,比如国庆旅游、春节旅游,今年旅游、明年旅游,孩子旅游、大人旅游、老人旅游,以及出国旅游,等等,而且有的人随时都可能外出旅游。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从我们出生开始,其实就已经开始旅游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旅游当中,国庆、春节假期出去旅游,那只是很小的旅游,只有七天,最多十几天。而我们人生当中最大的旅游,就是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这段时间都在旅游。关于 查看详情
对管理的思考 2024-12-11 音频资料 25 管理的目的是规范,包括行为规范、语言规范、思想规范,这就是修行。既然是规范,就要有目标和方法。我们是学佛人,学佛就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解决轮回的问题。僧团的目的也是如此, 查看详情
信仰与生活 2024-12-09 音频资料 32 有人说:“眼见为实。”你看到身,看到这个相,比如张某某、王某某,他多高,多胖,多大年纪,等等,这是看到的外相。外相跟什么有关呢?跟心有关。 心后面有很多东西,心有业力,有烦恼,还有心的本体,等等,我们到后面再细说。 心和身共同组成了人,心决定身,身随从于心,这是两者的关系。我们这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讲的,世间人不一定这么认为。 世间人认为心和身是分裂的,心是心,身是身。我们不讨论这种说法的对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