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修园地 | 过往可见 未来可期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在僧伽班的第一学年已悄然落下帷幕。此刻站在这里,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初入佛门、懵懂前行的忐忑回顾,更有得遇明师、亲近善知识的深深感恩,以及对未来漫漫菩提路的坚定与期许。现将这一年的主要感受向诸位法师和同学们汇报如下:
(一)初入法海,倍感自身根基浅薄
还记得僧伽班刚开始的第一学年,自己满怀激动的迎接我们的开班的到来,从最基本的佛门礼仪到系统学习《佛学基础》、《遗教三经》、《净心戒观法》等经典,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无尽智慧宝藏的大门。经文中的每一个字句,都蕴含着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常令我等心生敬畏。
面对浩如烟海的经律论三藏,以及戒定慧三学的精深体系,我深切体会到自己如同初生的婴儿,所知所学仅仅是沧海一粟。过去在世俗中对佛法的粗浅理解,在师父严谨的教学体系下显得如此苍白。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学无止境”在修行道路上的真实含义,也生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和精进心。
但事实总是那么的残酷,面对每天的诵经打瞌睡,每个月的文章搞得我是焦头烂额,再加上不能够真正的了解法义的知识点更是内心惆怅,心想我的根基可能就是这样吧,但时间是炼器的好炉子,面对师父一次次的开示和每日随众的积累,我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变化,这让我内心产生了新的希望。
(二)丛林生活,体悟庄严自身与调伏身心之不易
从晨钟暮鼓的作息,到过堂用斋的仪轨;从殿堂诵经的肃穆,到出坡劳动的协作;从日常相处的随众,到独处时的观照……寺院严谨而有序的丛林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着我们的身口意。
起初,严格的作息、繁多的规矩曾带来不适应,感到约束甚至疲惫。但正是在这种看似“不自由”的环境中,我逐渐体会到“以戒为师”的深意。戒律不是枷锁,而是帮助我们收摄散乱心、防护烦恼、养成良好习气的铠甲和阶梯。每一次克服懈怠早起上殿,每一次在劳作中放下我执,每一次在共处中学习忍辱,都是对这颗粗重烦恼心的锤炼。这个过程充满挑战,却也正是在这种磨砺中,感受到内心一丝丝调伏的清凉。
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修、劳作、探讨法义,结下了深厚的法缘。在学习遇到瓶颈时,有同学的相互鼓励;在生活遇到困难时,有道友的无私帮助;在修行有所感悟时,有同参的真诚分享。
大家虽然根性不同,习气各异,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真切体会到了僧团“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精神。这份清净和合的氛围,是个人修行不可或缺的增上缘。
(三)亲近善知识,沐浴法雨,生起真切感恩与依止之心
师父深入浅出、引经据典的讲解,带领我们畅游佛法的智慧大海。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是指明了修行的方向和次第。师父以身作则的威仪、谆谆不倦的教诲、对学僧们生活细微的关怀,都如同甘露般滋润着我们的法身慧命。
每当听闻师父开示,或是在困惑时得到点拨,心中常常豁然开朗,法喜充满。这份来自善知识的指引和加持,是这一年中最珍贵的财富。
经典的学习像一面镜子,照见自身的不足;师父的开示如同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丛林生活的规范则是实践的指南。我深刻体会到,佛法的学习绝非纸上谈兵,其核心在于降伏自心。认识到烦恼,不是沮丧,而是修行的起点。这让我对“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教诫,生起了前所未有的切肤之感与践行决心。
更有各位师父的勉励,当心生懈怠、脚步迟缓时,总能得到师父们及时而慈悲的提点,以及在学僧困顿、懈怠时那份不离不弃的慈悲提携与智慧的鼓励。而师父们在关键节点,尤其是在我意志薄弱、心念动摇时的那些殷切勉励,则如同强力的增上缘,推动着我在认识到烦恼后,不至于沉沦,而是鼓起勇气去对治。有师父常对宗光说:“在心生烦恼时,要安稳的随众,不与他人产生冲突,这个业过去了,自己也就过了一关。”这些法语,在我心生疲厌时,常常回响在耳边,成为警策我继续前行的力量。更明白了这份修行离不开善知识的时时护念与鞭策。
(四)认识出家身份之神圣
在寺院可能大家都是学佛的,大家都是同一身份,同一目标,但走在世间的马路中央,我们的僧袍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有人会对这身衣服产生敬畏,有人会对这身衣服产生疑惑,如果从职业的角度看我们的身份,我们也如同医院的医生,不仅学修自身,更要守护他人。我们在学修自身后得出的成果,就是对治病人的良药。如同《大医精诚》里说: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律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务必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这段话是对医者的要求,细细品来也适用于我们对众生和对自己的态度和修行,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只有佛菩萨,但我相信我们通过这一次次的修学,也会与之慢慢的靠拢,与之相应。
(五)总结与展望
回首第一学年,是身份转换的适应之年,是法海初探的筑基之年,是调伏身心的起步之年。有收获知识的喜悦,有体悟法义的感动,也有面对自身不足的惭愧与压力。但更多的是感恩、珍惜与坚定的信心。
展望未来,深知修行之路道阻且长。在接下来的学年里,愿宗光:
以更加恭敬、虔诚、精进的态度投入学习,深入经藏,增长智慧;
以更加严谨、自觉的精神持守戒律,在威仪细行中磨砺心性;
以更加恳切、勇猛的心实践教法,将所学融入日常行持,努力转化烦恼;
以更加谦和、包容的心与同参道友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恳请诸位法师慈悲,继续给予弟子指导和鞭策!
恳请各位同学继续给予帮助和提醒!
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在菩提大道上勇猛精进,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