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喜欢寺院的生活

 

有很多人一开始都很向往过寺院的生活,每天青灯古佛相伴,晨钟暮鼓,诵经念佛,听经闻法,出坡劳作,生活作息有规律,觉得很清静。寺院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早起晚睡,不放逸。寺院的五堂功课是丛林的定课,是出家人的必修课,没有重大事情,是不会取消的。有些寺院很早就起床做早课,早课后又开始一天忙碌的学习劳作,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不管晴天雨天,风雨不改坚持上课。


图片5.jpg


一、感受风雨中的晚课


我来寺院有六年了,也基本上能坚持上寺院的五堂功课,我也喜欢参加五堂功课。但今年七月十一日那天的晚课,让我终生难忘,亲自体验了一回什么叫“风雨不改的坚持”。

 

寺院现有的大雄宝殿下雨时会漏雨,早晚课前,客堂师父都会关注天气预报,下雨或将要下雨,就会将晚课安排到三圣殿。七月十一日下午四点晚课前,天气预报无雨,所以晚课照常在大殿进行。晚课按惯例是先唱一遍《莲池赞》,诵一部《阿弥陀经》,然后唱一遍《赞佛偈》,接着开始绕佛念佛。但七月十一日那天,我们刚唱完《莲池赞》,天气就突变,狂风暴雨倾盆而下,大殿开始漏雨,打大木鱼的地方也漏雨了。此时香灯师父和几位莲友赶紧拿平时准备好的盆桶接雨水,手忙脚乱地拖地板。因为雨势太大,如果大家临时转移至三圣殿上课或回寮房,即使打伞也会被淋透;如果按平时那样绕佛念佛,因漏雨也会被淋湿。维那师父迅速做出决定,让大家不要忙于管漏雨的事,而是坚持继续上课。

 

佛门的早晚课是丛林的定课,雷打不动,大家没有慌乱,赶紧把蒲团移至不漏雨的地方,坚持静坐念佛。因打大木鱼的地方也漏雨,维那师父只好用小木鱼引领大众静坐念佛。这就是佛门的修行,保持正念,风雨不改。

当我坐下来念佛时,看着大殿门外雨直线的下,里面也多处漏雨,让我想起了善導大师的二河白道喻:

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此时,若回去会被雨水淋湿,若绕佛也会被雨水淋湿,反正都会被淋湿,不如坐下来静坐念佛,当心安住于佛号中时,心才不会恐慌,心才能安静。不管是风来还是雨来,不管是火来还是雷来,我们都要沿着阿弥陀佛的愿力白道正念直来。

 

雨声伴随着风声,雷鸣声伴随着佛号声,演奏出一曲天乐鸣空的交响曲;屋檐下和大殿的雨水哗哗而下,形成的雨帘像是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所挂的水晶琉璃宝珠;水溅起的雨花如纷纷而降的雨天曼陀罗花;大殿的一个个接雨盆像如七宝池中的四色宝莲,接满水后,在灯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雨水随风飘荡在脸庞,如甘露清泉,滋润身心,非常的清凉愉悦。坐在大殿,眺望古树,只见它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在狂风暴雨中依旧挺拔,默默守护着一方凈土。

此时我虽身坐大殿,心却穿越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时代,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禅坐,发誓:“我若不成正觉,终不起于坐”。世尊在因地就是这样坚持的,终于在十二月初七那天,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此时我们坐在大树下的大殿内,也能略略感受到佛陀禅坐的体悟。一阵阵风吹来,热闹变清凉;一道道闪电划破乌云,如弥陀利剑,斩断众生的无明罪根;一声声佛号念起,业消智朗,光明重现。

 

在风雨中念佛有另一番心境:静静的坐在蒲团上,跏趺而坐,轻轻的念着佛号,感受着佛菩萨和集体共修的加持力,虽是多人在念,但念佛声成了一个声音,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非常的整齐统一。此时的凡心与凡心,凡心与佛心融为一体,如水和水,不分彼此。非常的亲切,那种亲,是法眷伴侣的亲,与世俗人之间的血脉之亲,与家亲眷属之亲不一样。此时的亲,就是“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法界皆兄弟”之法亲。念佛人以阿弥陀佛为我大师,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我圣友,念佛人都是人中芬陀利华,都是人中妙好人。念佛人,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此时此刻,身虽在娑婆,心却在极乐,此情此景就如极乐世界的莲池海会。


外面虽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里面雨水淋漓,但念佛之声依然不止。此时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了阿弥陀佛成就佛号的慈悲,体会到了称名念佛法门的殊胜易行之处。不论时处诸缘,不论狂风暴雨,不论男女老少,不择场地、不择时机,坐下来就可念佛。念佛往生,全仗佛力,不论此时有无清静心,不论此时是否有条件礼拜,不论此时是否有条件诵经,不论此时是否有条件观想,不论此时是否适合禅修,但都可选择称名念佛,称名念佛只凭口称,不用拣择一切条件,行住坐卧皆可念佛。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小时就结束了,龙王菩萨安排的真巧,雨水停了,维那师父敲罄准备下课。我却还沉浸于念佛享受中。一小时恍若一刻,此时才发觉时间都是虚妄的,快乐时百年如一梦,转眼之间;痛苦时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感恩弥陀赐予我名号,感恩集体共修念佛,念佛人是最安稳的,最快乐的,最自在的。

 

下课后师父安慰我们说:“困难是暂时的,新的大雄宝殿快竣工了,以后就不会在风雨中上课了”,我们期待着新大雄宝殿的竣工使用。


图片4.jpg


二、法师莲友们的坚持不舍


当我在大殿念佛时,心里一点没觉得苦,而是非常赞叹大家在风雨中坚持上完晚课。在念佛时我也几次哽咽,念不出声来,想到师父出家三十多年了,一直在默默的弘法利生,从不邀功,从不叫苦。

 

师父从二零一七年接手法宝寺后,一直在改善寺院的住宿条件、上课环境等;一直在忙于各项建寺安僧的事物;一直在办学培养僧才和培养护法居士;出书流通法宝等,无论大小事物,皆亲力亲为。三十多年里,师父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但利生之心从未改变。这六年来,弟子从未听师父说过苦,累,烦,放弃。师父悲心利物,为了弘扬这句名号,让更多的人能离苦得乐,一直在一线坚持着,默默的奉献着,守候着着一方凈土。

 

师父的坚持,感召了一批法师和居士大德的护持,其中有跟随师父有十多年的,也有出家不久的。客堂师父每天忙得像陀螺转个不停,但依旧坚持做五堂功课;有些法师因法务繁忙,经常很晚休息,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有些法师因制作音视频,从零开始学习剪辑、编辑技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早日听闻师父的法义,她们做了不少工作,她们那种钻研精神,一贯坚持的精神,无怨无悔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

 

有些法师在完成法宝寺的学习后,到其他有缘的地方继续弘法,但她们护持师父、护持法宝的心一直不变。还有很多莲友舍小家为大家,一直在寺院默默护持。因为有大家的坚持,才有我们今天相聚的念佛时光。感恩师父坚持不舍,感恩大家的无私奉献。


图片6.jpg


三、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取


在念佛时,又想起了阿弥陀佛在因地之凈土愿行。《无量寿经》介绍: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所发愿,要建立“国土第一,而无等双,度脱一切,快乐安稳”的极乐国土,在佛前立誓:

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法藏菩萨为了解脱苦难众生,经历了多少的苦难与心酸,却无怨无悔。法藏比丘考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经过了五劫的思惟,发了四十八大愿。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字,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菩萨发此愿已,一向专至庄严妙土,於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计众苦,忍力成就。专求清白之法,以慧利群生,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法藏菩萨愿愿为众生而发,法藏菩萨为了实现他的誓言,经过了无量劫的风雨不改的精进修行,成就了极乐世界,成就了六字名号。成佛后,十劫以来常垂金臂耐心等待众生回归极乐,只要众生愿意回归,哪怕是五逆十恶的造罪众生,临命终时乃至一念,阿弥陀佛也会风雨不改来迎接此人回家,这就是弥陀对众生永恒的誓愿与坚持。

 

《观经》言: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风雨无阻;阿弥陀佛对众生摄取念念不舍”,弥陀对念佛众生的接引风雨不改,如大海潮不失时。只要众生一向专称名号,定得来迎往生彼清静土。法照大师言: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还到此间迎。

 

弥陀从未舍离我们,我们也不应舍离弥陀,只要顺佛本愿,坚持念佛,定得往生安乐国。


图片2.jpg


四、六字名号来之不易


六字名号功德殊胜,乃至一念,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今天我们有机缘听闻这句名号,能坐在这里念佛,是非常幸福的。这句名号来之不易,《无量寿经》对阿弥陀佛因地的修行没有太多的介绍,主要是说法藏比丘在发四十八愿前经过了五劫的思惟,发四十八愿后一向专求清白之法,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不计众苦,忍力成就了极乐世界,成就了为众生往生之行的六字名号。但这五劫的思惟,兆载永劫的坚持,其中经历的艰辛与风雨只有法藏比丘自己才明白,我们没办法体会,阿弥陀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究竟。

 

释迦牟尼佛来此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世尊为度化众生,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诸佛为流传经法剥皮为纸,削骨为笔,刺血为书。诸佛如来视诸众生为父母,视诸众生为自己;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示现与众生同出同没;众生苦恼佛苦恼,众生安乐佛安乐。

 

佛为众生流的泪水、血水比四大海水还多,佛为众生示现生死的骨头堆起来高于须弥山。历代祖师在求法、弘法的过程中亦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八十一难,九死一生。如玄奘大师,法显法师到西天取经,宁向西边一步死,不向东边一步生。慧远大师为了树立僧人的地位,冒着杀头的生命危险与皇帝抗衡。我们的恩师三十多年来也经历了不少的艰辛,为我们顶住了不少的压力。是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护持正法,弘扬正法矢志不渝,坚持不舍,我们今天才能闻到解脱生死的无上大法。

 

缘之所在,恩德洪深,今天我们能念佛,是因为弥陀对众生的誓愿永不改变,是因为弥陀对众生的摄取从不间断,是因为弥陀对众生的护佑无处不在,是因为十方诸佛的咨嗟称叹从未间断,是因为诸大菩萨的常年守护,是因为历代祖师的坚持弘传,是因为十方善信的共同发心。


图片7.jpg


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这句名号来之不易,世尊教我执持名号,一向专称无量寿佛名;善導大师言一向专念弥陀名号,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定得往生。一向专称就是对弥陀的信仰,愿生极乐世界的心永不改变,坚信念佛定能往生,一信永信,誓必此生坚持念佛,不随杂缘乱动。信心淳一,信心坚定,信心决定,信心相续的念佛。善導大师言: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劫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佛教我们一向专称,不是要求,不是靠自力修行,而是对阿弥陀佛的愿力深信不疑的体现,而是接受弥陀佛果的体现,就如坐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只要不下船,定能到达彼安乐涅槃岸。

 

现是末法时期,知见纷杂,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我们唯有深信佛语,坚信不疑,专注奉行,一向专称,定能往生。这种信心是金刚信心,这种信行是金刚信行,坚定不移,风雨不改。


图片8.jpg


六、坚持一辈子念佛


一日念佛不难,坚持一年念佛也可能不难,但是要坚持一辈子都能念佛,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就难了。若没有金刚信心,要坚持一辈子做同样的一件事可不容易。所以要有善知识引导,不断学习,在深入学习中增长信心,稳固信仰。

可能有些人(包括我自己)会说“我不会改变念佛一行的”,但在末法时期,五浊恶世,如果没有善知识在身边引导,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提携和督促,能否坚持一辈子念佛,很难说。出家人,出家一年,穿着这身僧服;出家几年,还穿着这身僧服;但要一辈子穿着这身僧服,披着佛陀的袈裟,出家生涯才算圆满。

 

在这六年的学修中,我也曾经有两次厌学:一次是学《唯识》时,名相太多,理不清楚;一次是学《中论》时,要有超强的思维能力,绕来绕去,理解不了。后来通过师父细心导读,逐一答疑,然后再去一点一点的啃,慢慢的品味,才觉得越来越有法味。学习就是这样,通过坚持不断的努力,一点一点的积累储备知识量,就会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能尝到其中的法味,越来越法喜充满。


有几次我跟师父说,要不我去找个精舍或小道场待着,好好念佛。师父说,小道场的人很容易懈怠,很难保证坚持早晚课,很难保证一辈子都还穿着这身僧服,很难保证一辈子能念佛。师父说出家不久,不要跟外界有太多的接触,要保护好自己的道心。要发愿在某个道场长期待下去,哪怕遇到各种困难,各种因缘,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即使有人赶我走,迁我的单,我都还能待下去,那我的出家生涯就成功了。

 

师父还说:“不是因为有弘法的因缘牵引,我能在一个道场待一辈子”。师父很喜欢学习,很爱看书。曾经有一位法师问师父,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师父回答说是看书。除了看书您还有什么爱好?师父说还是看书。师父博览群书,通达教理,为人谦和,有问必答,是难逢难遇的善知识。

 

法宝寺僧众信仰一致,大家相处和谐,如果出去也真难找到这样的善知识和僧团。我觉得与大家一起共修,团体的加持力很大。善導大师劝我们要同行相亲莫相离,念佛人最亲。我尤其喜欢早晚课的共修念佛,在念佛时我会忘记很多烦恼,法喜充满。我也希望有更多人都能喜欢念佛,能喜欢共修念佛,能一辈子持之以恒的念佛,就像那堂晚课一样风雨不改地坚持念佛。

不但念佛如此,要成功的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亦应如此,不改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