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大师深体佛心,判净土三经皆以名号为经体,并指出一心归命后修五念门行就能成就往生安乐国,五门核心为赞叹门,但要如实赞叹才为如实修行,才能得如实功德。大师言:称彼如来名,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赞叹非口不宣,所以赞叹即是称彼如来名,善导和尚判称名一行为正行,为正定之业,正定之业即是自己成佛之业,也是摄众生成佛之业也,所以说如实称名就是如实修行。下面从三个方面试论述之,不当之处敬请师父和各位善知
如果能把《往生论注》“毕竟等”的概念从义理上吃透,那净土的很多境界、功德、受用,理解起来会更清晰一些。好,我们现在来消文: 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趣阶级,渐有无量功勋,经多劫数,然后乃得。 《十地经》说菩萨修行有渐次,需要一地至一地的往上修行证果,这个过程需要很久。有多久呢?“经多劫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通途修行证果很难。“此云何见阿弥陀佛时,毕竟与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耶?”《十地经》说菩萨要渐
这段时间师父带我们亲近了一位非同寻常的古大德昙鸾大师,学习他非常珍贵的遗作《往生论注》。通过这部著作,追溯净土教理体系的渊源,窥探净土法义之精髓,明了其真实要义,从而建立正信、正行,让我们成就往生大业,速证菩提。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度过了充实而幸福的时光,每天都得到丰厚的法餐,法味浓浓,法喜充满。所以我非常感谢这次因缘,感谢师父以及所有常住,同时,也感恩这次所有遇见,大家是善缘聚会,以法相见,非常
一、“经变”意涵 所谓经变,就是用图画、雕刻、文字的形式来讲解佛经内容、佛典故事,宣扬教义。其中,文字类的称为“变文”,绘画类的称为“变相”。“西方净土变”是依据净土三经的内容所绘制,主要描绘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美妙胜景。盛唐时期,净土宗十分流行,所以,在石窟中绘制“西方变”成为佛教壁画的主流,其数目庞大,在其他经变中居于首位。而三部经变中,又以《观无量寿经》变的题材数量最多,最为盛行。
近一个月,在千年古刹法宝寺学习撞钟。每天清晨,大众还在梦乡,我便轻轻走出寮房。有时天黑朦朦的;有时遇见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寺院,犹如白色的霜。圆圆的月亮,从西边的山头落下,各色的鸟儿,在枝头歌唱。巨大的黄葛树,与青灯古佛相望,伫立在晨风里,述说着千年的梦想。我似乎走进了一首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来到大雄宝殿,焚香礼佛,静立钟前。晨钟偈云:“闻钟声
近来在学习菩萨戒的过程中对宗喀巴大师所著《菩提正道菩萨戒论》也有了一些了解,此论是对无著菩萨《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品》的解释。宗喀巴大师依据大乘经典中有关菩萨之戒相,继承龙树菩萨、弥勒菩萨、无著菩萨等的菩萨戒思想,系统完善地阐述了菩萨戒的义理。此论是修学菩萨道的重要指南,现就论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及思想做简要介绍。一、菩萨戒之内容此论中以九种戒相来概述菩萨戒内容,分别是:自性戒、一切戒、难行戒、一切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