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法音宣流

blog

善導大师讲的“决定深信”是什么意思?

善導大师讲了机法两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为什么要用“决定深信”这个词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查看详情
blog

宗教是有“法”可循的理性选择 ——读《宗教研究方法讲记》有感

最近正阅读楼宇烈所著的《宗教研究方法讲记》,看似一本平常的书,但却包含不平常的内容。作者是北大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佛学家。此书为作者在北大佛教研究生课程班作的专题讲座,由其学生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内容共有九个部分,包括:宗教概念及其意义的变迁,中国宗教的特点,宗教研究的视角;以及从整体上讨论宗教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比如:资料、观点和方法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比较的方法,整体综合的研究方法,批判和继承的问题,宗教研究的两个关系等等。

查看详情
blog

谈知足

世间都说“知足常乐”,反之,不知足则常苦。《佛遗教经》讲:“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要想脱离苦楚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就是离苦之法,是我们内心富足、安全、安稳之法。真正的贫穷不是没有钱,而是心灵贫穷。心不满足才是真正的贫穷,此与财富的多寡并无直接关系。“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

查看详情
blog

如何分辨专念、专修、杂修?

  在佛教界,每个人对“专修念佛”的定义都不同。怎么理解专修念佛?是否吃素?念四字名号还是六字名号?是否可以学习传统文化?是否应该放弃以前发的愿?这些问题怎么处理?还是跟“专修”的概念有关。如果对“专修”的认知不清晰,这些问题就会纠缠不清;认知清晰了,很多问题就可以慢慢理顺。

查看详情
blog

智慧的选择

  学法的过程当中只要学到一点东西就很珍惜,很看重。学得越多越富有,我们认为钱财越多的人越富有,学法学得越多的人也认为自己很富有。越富有的人,越难舍弃。学法越久的人,对法的执著心会越来越强。

查看详情